据地质大学(武汉)传出的消息,7月8日,佘振兵与汪在聪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月壤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新颖的技术,能够同时测定月壤的粒度及矿物组成,而且样品消耗极低,每次仅需30微克。这相当于在严格的限制下寻找突破,因为根据规定,嫦娥五号所获得的200毫克样品中,允许的损耗量仅占一半。
佘振兵和汪在聪教授的团队采用了创新的策略。他们首先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对月壤进行成像,构建了颗粒分布数据库,从而获取了颗粒形态和大小的信息。随后,他们利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确定了每个颗粒的矿物类型。经过一系列计算后,他们成功地获得了月壤的粒度和矿物组成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首次将此测量方法应用于月壤测量,此前曾用于测量从河流和土壤中分离出的微塑料。研究结果显示,“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平均直径仅为3.5微米,比面粉细得多。研究还在样品中发现了微量的斜方辉石,这种矿物常见于月球高地,它的出现意味着月壤中可能含有极少量的月球高地物质。
在如此珍稀的月壤样品面前,佘振兵教授表示:“我们采用了无损分析、低损耗分析和完全损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我们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而言,其优点在于取用量少,多数样品在测试后仍可回收再利用。这一方法为未来其他返回的微颗粒样品分析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着湖北及全国各地的新闻动态。除了为用户提供权威的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和实用的便民信息外,我们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一系列特色功能。
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探索不仅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月壤信息,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着佘振兵、汪在聪教授科研团队在未来能够继续带来更多有关宇宙奥秘的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