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爱好者或正准备购车的朋友们,您可能听说过阿特金森循环与米勒循环等名词。尽管它们听起来颇为专业,但与销售顾问交流后,可能会感到云里雾里,对其优势并未有深刻的理解。为了帮助您更清晰地了解这些循环技术,并掌握它们的优缺点,以便在购车时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被繁复的术语所迷惑,车叔将为您详细解析。
奥托循环
奥托循环是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循环。它包括吸气、压缩、膨胀做功和排气四个步骤,且在每个冲程中,的行程保持一致,形成定容加热的理想热力循环。此循环是主流内燃机的工作基础,虽然各家厂商在发动机技术上有所创新,但都建立在奥托循环的框架之上。
奥托循环的优点在于其运行平稳,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能够以高升功率运行而无需对配气机构进行特殊调整。它在各种转速下都能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其缺点在于燃油效率相对较低,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阿特金森循环
尽管阿特金森循环最初由英国工程师詹姆斯·阿特金森设计,并采用复杂的连杆机构来实现做功行程大于压缩行程的设计,但这种设计并不利于发动机的高速运转和维护。现代汽车制造商已找到实现阿特金森循环的方法,即通过延迟关闭进气门来达到增加膨胀比的目的。
尽管阿特金森循环具有高效率的特点,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低负载工况下可能表现出低扭力不足的问题。它更适合在发动机低负载的中高速工况下使用。
米勒循环
米勒循环与阿特金森循环相似,都是通过增加膨胀比来提高发动机效率。两者在实现方式上有所不同。米勒循环通过提前关闭进气门来控制进入汽缸的混合气量,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这一做法同样提升了膨胀比和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米勒循环还具有降低汽缸内油气混合物温度的效果,从而有效减少内燃机的爆震现象。米勒循环也存在一些限制。由于混合气湍流较弱,可能导致高负载情况下功率不足。
无论这些循环有何优缺点,汽车制造商通常会采用复杂的配气机构来根据驾驶需求在阿特金森/米勒循环与奥托循环之间切换。这样能够弥补各循环的弱点并确保车辆始终处于动力充沛且高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