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七十年前的智慧启示
让我们回溯到那遥远的七十年前,目光聚焦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他在1949年提出了一种引人深思的墨菲定律:“任何可能出错的事情,最终都会出错。”
这样的观点听起来似乎并不新奇,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经历不谋而合。例如:
- 出门时忘记带伞,偏偏遇上倾盆大雨。
- 乘坐公交车时忘记带零钱和公交卡。
- 某样东西刚刚丢失,而你却又在第二天急需它。
- 未化妆便出门买夜宵,却意外遇到熟人。
- 在观看球赛时中途去上厕所,结果回来时发现刚好进球了。
- 偶尔一次迟到会议,却碰巧大老板也在场。
- 以及更多类似的日常小插曲。
这些情况是不是都曾让你觉得熟悉至极?这正是墨菲定律所诠释的现象。这一被视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的观点,成为了后来诸多科学研究的基础。
那时的历史背景,是美苏冷战的紧张时期,军方急需快速开发战斗机并确保其质量。为了确保在飞机升空前就能识别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可能”问题,一种名为FMEA的方法论应运而生,并在军工及太空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FMEA的渊源
对于那些潜在的、可能发生的问题点,我们使用一套工具来分析其影响程度以及现行预防/探测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FMEA的核心概念。
如今,FMEA已成国际化的标准要求,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电子、医、计算机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版FMEA仍被许多企业广泛使用。
新版FMEA结合了德系与美系的优点,从结构关系、质量功能的展开到失效网的完整分析,使得FMEA成为一个更加全面且有效的工具。特别是对于汽车上日益增多的及响应系统,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思路。
FMEA的未来展望
在我们对FMEA的前世今生有了一定了解后,再来展望一下它的未来趋势。
随着FMEA工具的不断强化,功能网与失效网之间的结构关系变得更加易于识别和完整表达。要在Excel中清晰地表达这一切并不容易。尤其当系统、子系统、组件、零件都由同一家公司制造时,不同层级的功能要求传递如果都用表格来记录,可能会导致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这可能会让工程师在制作FMEA的过程中感到压力重重。
近年来,FMEA软件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著名的如德国的IQ-FMEA和自主研发的R-FMEA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软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目前,FMEA软件在国内的应用尚未普及。企业是否引入FMEA软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工具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