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宅镇的大罗村,一片辽阔的农田展现在眼前,占地两百余亩。每日,五六位村民会在这片农田中辛勤地劳作,尽管表面看来这里似乎并未种植任何显眼的作物,但他们正在进行一项特别的耕作。
那么,这片农田究竟种下了什么神秘之物?
原来,这片农田里种植的是一种备受关注的珍稀植物——白芨。
白芨,属于兰科白芨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它拥有广泛的用价值,是制作白芨颗粒、白芨糖浆等三十多种中成的重要原料。由于白芨已被列入濒危植物名单,因此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这批白芨是孝盛材有限公司在2018年栽种的。由于冬季气候影响,白芨的叶片大多已经枯萎,但其有价值的块茎却深藏在地底。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马尾巴草等杂草也开始生长,它们会吸收白芨的养分,影响其生长。孝盛材公司特地安排人工对白芨基地进行全面的除草工作。
关于白芨的经济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栽种三年后的白芨苗即可进入收获期。据估算,平均每亩产量可达300公斤,种植一亩白芨的利润将超过十万元。
大罗村的200亩白芨基地属于孝盛材有限公司,而这样的基地在陈宅镇并非唯一。早在2017年,诸暨森宝材有限公司就在东蔡村大坑自然村开始了白芨的种植工作,并提供了全程服务,为当地农户增加了收入来源。
为何陈宅镇会成为白芨的“选择”呢?陈宅镇农业副镇长虞新国解释道,由于全国白芨需求量大,且大部分依赖进口,而陈宅镇的空气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白芨的种植。早在2016年,陈宅镇就开始筹备引进白芨种植项目。如今,陈宅镇的白芨种植面积已扩大至五百余亩,而国内仅有三处主培白芨的公司,陈宅镇便是其中之一。
<End> 以上便是关于陈宅镇白芨种植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