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的见解
立秋已至八月七日,北方虽然气温有所回落,但大部分地区白天的温度依然保持在三十摄氏度以上,而南方则持续着炎热的天气。八月十日,台风“木兰”席卷华南沿海,除了带来暴雨之外,副热带高压在未来十天将继续影响四川盆地至江淮、江南等地。重庆、杭州等地的气温甚至可能刷新历史记录。
据气象台八月十一日下午六时的持续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八月十二日白天,将有十五个省区市迎来三十五至三十九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甚至会超过四十摄氏度。特别是河南省,预计十一日到十二日,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升至三十七摄氏度以上。
在湖北,气象局数据显示,十日有五十七个县市的气温超过了三十七摄氏度,其中三个县市更是达到了四十摄氏度以上。预计在未来三天内,湖北大部分地区将持续保持炎热的高温天气。在上海,其气象台更是将橙色高温预警升级为红色高温预警信号,预示着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高达四十至四十一摄氏度。
南京市急救中心的数据显示,八月以来,南京平均每天有二十人中暑。为何被称为“秋老虎”的这波热浪如此强烈?根据天气网的资料,立秋之后的八、九月,长江中下游、江南以及华南等地往往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这一时期通常会持续七到十五天。在气象学上,节气立秋并不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
就民间说法而言,立秋在农历六月被称为“早立秋”,在农历七月则为“晚立秋”。老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而今年的立秋是在七月初七,属于晚立秋。在这高温之下,公众应保持警惕并采取措施防止脱水。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至1700毫升。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和出行,如有必要外出应避免正午时段,尤其是老年、体弱、有疾病的人群和幼儿更应注意防暑降温措施。
若出现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等一系列中暑症状时,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情况严重时,需立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