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是褒义还是贬义 开玩笑和嘲讽的区别

2025-01-0203:55:56生活经验0

上海交大: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成语“沆瀣一气”的背后含义。

近年来,高校新闻中不乏引人注目的事件,如北大校长的远大志向。最近,上海交大的一则网络文章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这则文章来源于“上海交大自动化”的《我们的抗疫手记 校友篇》。

在交大的抗疫工作中,我们看到了全校师生的团结与协作,以及众多校友为学校捐赠物资、默默奉献的场景。文章中的“沆瀣一气”一词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沆瀣一气”这个词,有网友认为它是褒义词,可以在不同环境下灵活使用。他们认为这个词语的使用并不固定为贬义。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认为这个词语通常被误用为贬义。更有网友以幽默的方式调侃道:“理工科的朋友们,我们有时真的词穷,只好保持沉默了。”

那么,“沆瀣一气”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在古代,“沆瀣一气”并无贬义色彩,只是用来形容两位同榜的考生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的演变,“沆瀣一气”逐渐被赋予了贬义的含义,常用来形容那些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的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沆瀣”一词常常被用来描述夜晚的露水或清新之物,有美化和赞扬的意味。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沆瀣一气”便有了负面含义。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书中记载了这一故事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而今,“沆瀣一气”在句中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形容某集体或中的人。

“沆瀣一气”这一成语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从最初的玩笑用语逐渐演变成了带有贬义的词语。这也提醒我们,语言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