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洒落,宛如碧水,宁静无尘,每逢观瞻其浅淡的轮廓,交织的疏影,内心便能沉静下来。自古描绘月光,离不开一个“清寂”之词。“清”可以代表清静、纯净,也可以透出冷艳之意,月光可以呈现柔和而沉静的韵味,亦可透露出静谧的色彩,只不过是因为赏月者的心境而有所不同罢了。我寻着诗行之中,渴望探寻那份淡雅静谧的月色。
“月色四时皆美,君子自当知晓。”此乃唐朝诗人贾岛的佳句。读之令人感到一股大气之感,并非指其豪迈与豁达,而是一种整体布局与境界上的流畅韵味,恰似云海翻腾之景致。我认为此句的大气之感便源于“君子”二字,前半句的素雅与精致相互映衬,使得后半句的出现更显新颖。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行香子·述怀》中的妙句。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将月光的美丽刻画得清新明亮、恍若仙境。古人似乎对玉与银等美好事物有着特别的喜爱之情,于是玉的光芒似乎变得更为闪耀,其他事物也因此被赋予了玉般的璀璨光辉。
唐朝诗人方干在《秋夜》中写道:“空窗透出月色的清辉,幽壁回荡着虫鸣的声响。”此句中吸引我的是前半句的描述:月光洒满空窗,似乎在窗棂间缓缓流转。是窗的空旷衬托了月色的悠然,还是这宁静的月色为空窗增添了永恒的魅力?在这空旷的窗前,一轮明月高悬夜空,间或传来虫鸣之声,更显夜晚的静谧。秋风轻轻吹拂着寂静的夜晚,直至拂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