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总功公式 w有用功=pt

2025-01-0204:28:24百科知识0

类型1:

使用滑轮、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

已知条件如下:

(如图所示)一个滑轮组,物体重200N,工人用62.5N的拉力向下拉动绳子,5s内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8m。

求:

(1)物体被提升的距离h

(2)有用功W有

(3)拉力所做的功W总

(4)额外功W额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工人做功的功率

解析:

(1)由图可知,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n=4,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S/4,其中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即h=8m/4=2m。

(2)有用功W有=G物h,其中G物为物体的重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3)拉力所做的功W总=F×S,其中F为拉力,S为绳自由端的移动距离。由此可求得总功。

变式练习1:

使用滑轮组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时,涉及到功率、机械效率等概念的计算。同样需要利用物理公式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类型2:

例题2:

在一次车辆故障处置过程中,拖车在水平路面上将故障车匀速托离了现场。要求计算故障车在特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承担力的绳子段数、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拉力所做的功、有用功、功率、总功率以及机械效率等。

解析:

此类问题同样需要利用物理公式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在水平面上拖动物体时,有用功为fs物(f为摩擦力),总功为FS绳(S绳=nS物,n为承担力的绳子段数)。机械效率为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温馨提示:

在进行物理计算时,要明确每个物理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