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chéng】,从古至今,它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的演变形象地展示了"骑乘"的含义。
说起其含义,不免让人想起《说文解字》的记载:“乘:覆也。从入桀。桀,黠也。军法(入桀)曰乘。”其深意在于人骑于物之上。此字之意,古人已有所明示。
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其文意...
文献选读
在《诗经·卫风·氓》中,“乘”字为“登”之意,表达着登上那残破城墙的情景。
荀子在《解蔽》中提到乘杜,即相土,他是商人先祖契的孙子,据说他发明了四匹马的驾车法。荀子认为,自古至今,无有二心而能精通一事者。
在《周易·繫辞下》中,有言“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此句展现了驾驭牛马以运输重物、行走远路的场景。
再看《礼记·乐记》,其中描述了周武王伐商后的情景:“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此句表示战争结束,不再使用战车和牛马。
其他如《孟子》中的谚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强调了顺势的重要性。
在《诗经·小雅·采菽》中,“乘”字作为古时计算车辆的单位出现,四匹马拉的车称为“一乘”。
《孟子·離婁下》提及的《乘》、《梼杌》、《春秋》,分别是晋、楚、鲁三国的史书。
成语典故
戴笠乘车的典故则表现了贫贱之交不应因贫富变化而改变的情谊。
山阴乘兴的典故描述了王子猷的兴之所至,即便是千里之遥也决然前往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