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我们的《说文解字》学习之旅,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言”部的三个汉字:“謜”、“詇”、“諭”。在这三个字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諭”,也就是我们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谕”字,它在日常使用中非常普遍。接下来的内容将详细解析这三个字的含义及用法。
除了本义外,“謜”字还有另一层含义:“度”。在《广雅·释诂一》中,有提到“謜,度也。”的记载,但在典籍中未见其应用实例。
还有一个不常用的读音quán,意为“言语和悦”,但因不常用,了解即可。
“謜”的小篆写法如附图所示。
2、再来看“詇”字。其发音为yàng。《说文解字》阐释道:“詇,早知也。”也是一个形声字,源于“言”部,声音与“央”相近。它的本义是预知、早知。如桂馥在《说文义证》中所说:“早知也者,意味着拥有预见和智慧。”能够提前预知的人常被视为智者。
除了本义外,“詇”还有两个意义:一是问,二是求告。在《广雅》的不同篇章中,均有相关解释。
“詇”的小篆写法如附图所示。
3、关于“諭”(即“谕”)字。它的读音较为复杂,既有yù音,又有tǒu音。在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谕,告也。”同样是一个形声字,由“言”部与“俞”音组成。它的本义是告知、使理解。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所描述的项梁的例子:“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意味着把要发动的大事向大家讲清楚。
“谕”还常用于表示明白、理解的意思。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就是希望诗歌容易让人看懂。而在《孟子》中的成语“不言而谕”,更是广为人知。值得注意的是,“諭”字有异体字“喻”,虽然《说文解字》未收录“喻”字,但喻是谕的后起字,因此在某些版本中,《孟子》中的成语多写作“不言而喻”。
除了本义外,“谕”还有其他多种用法,如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诏令等。还有譬喻、比拟、告诫的言辞等含义。
“谕”的小篆写法如附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