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费翔的演唱如同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无论南北东西,甚至是东北的大城市长春,都感受到了这股热情的火焰。
自1983年的首届春晚起,四十余载的光阴里,春晚始终是文化舞台上最具符号意义的舞台。每首歌曲都是流行音乐的缩影,见证了华语乐坛的变迁。
从费翔到“老舅”:视频化传播,深刻改变着流行音乐的内容创作。
“老舅”董宝石,他的名字早已与《野狼Disco》紧密相连。当这首歌曲红遍大江南北时,他也没想到能在仅仅三年后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以《新春蹦蹦》再度唤醒大家的热情。
这首歌名就透露出浓厚的喜庆和节日气息。而其背后的音乐视频化趋势更是行业瞩目的焦点。从舞蹈编排、歌词设计到曲调的节奏感,甚至是歌名的互动性,都在创作阶段就被完整地考虑到作品结构之中。
如今的音乐作品不再是单纯的输出,而是与观众共同“共创”的成果。以《新春蹦蹦》为例,它是音乐平台与音乐人合作的产物,由网易云音乐企划出品,并由网易工作室与音乐人董宝石共同创作。
更重要的是,短视频用户的参与已经深入到音乐的创作中。例如,《新春蹦蹦》中的兔子舞设计,就是为了方便短视频的“跳舞挑战”和二次传播。用户也会主动进行UGC二度创作,为作品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
与“短视频毁掉华语乐坛”的观点相反,我认为这未必是坏事。音乐作为陪伴式的内容,其优势在于能轻易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而短视频对音乐传播的推动作用,很可能推动音乐内容价值和产业空间的全新增长。
从《思念》到《早安隆回》:音乐始终是社会情绪的共鸣点。
毛阿敏在春晚上的《思念》唱响了无数人的心声,成为现象级金曲。而袁树雄的《早安隆回》,经过改编后也登上了今年的春晚。这两首歌曲从作品情绪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当下社会情绪的共鸣。
对于整个华语乐坛而言,除了反映社会情绪的歌曲外,更需要的是能被歌迷持续喜爱的金曲。而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传统唱片体系逐渐分崩离析。港台文娱产业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远去。
近年来,内地国风、电音、说唱等音乐类型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戏腔等国风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越来越自然,“母题”等传统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歌曲中。这不仅是表面的突破,更是内在的成熟。
虽然我们看到了港台市场在春晚中的缺席,但同时也看到了内地音乐人的崛起和国风音乐的复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内地音乐人都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让我们期待华语乐坛的未来更加繁荣,期待更多优秀歌手和歌曲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