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水悠悠岁月情
————————
冬日时光,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中弥漫着手工红薯粉条的独特气息。
在此,笔者娓娓道来,叙述家乡安徽阜阳一带农村在昔日岁月里制作红薯粉条的全过程。
那些旧日时光,恍如隔世,回忆起来却依旧历历在目。写下这段经历,也是对儿时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
家乡的农民们制作粉条所使用的红薯,多为麦后红薯,而春红薯则被珍视地留作家庭主要粮食。
春红薯收获后,会切片晒干,储作长期的口粮。而麦后红薯则主要用来制作红薯粉条。
那么,就让我们从春红薯的种植开始说起吧。
一、育苗与春红薯的种植
春节过后,二三月份时,农民会从地窖中挑选健硕的红薯作为育苗之用。
他们建起长方形的育苗池子,铺上牛粪等作为底肥,然后把挑选好的红薯以排列插入其中。
待苗子如竹笋般冒出,长到壮实后便开始拔取壮苗,移栽至田地中,这便是春红薯的种植。
小麦收割完毕后,剪下春红薯地里的秧子,栽种到麦后地里,于是便有了麦后红薯。
二、红薯粉条的原料制作
秋种小麦后不久,春红薯便开始收获。
洗净麦后红薯,部分村庄有打粉机,而另一些则需要拉到集市上使用柴油机带动的打粉机进行打粉。
粉末状的红薯经过一系列工序后,被放入大缸中沉淀。大缸能装七八百斤水,缸上铺架罗子,罗子是细孔罗网制成。
一盆盆的红薯粉末倒入罗子中,再倒入水。人们用推子挤压红薯粉末,直到淀粉漏入大缸中。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个人合力完成。
待所有的红薯粉末都被挤压过之后,将沉淀后的淀粉晒干或晾干。而那些挤压出的渣子则是喂猪的好饲料。
三、手工制作红薯粉条
粉面子结成块状后,会被晾晒、装袋等待下粉条。
下粉条是一项集体活动。村里人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活粉面、有的掌瓢、有的烧锅、有的打下手。
一锅百十斤的水被用来下粉条。活好的粉面被丢入特制的瓢中,经过重击漏入开水中煮熟。
煮熟的粉条被分把挂起晾晒。整个过程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制作好的粉条会被挂起晾晒、化冻后再捆扎。最后被卖到集市上。
那时候的粉条真材实料、筋道耐煮。而如今的市场上掺假的粉条太多让人怀念那时的美味。
颍河流水潺潺向东去,承载着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或许多年以后这段岁月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