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们常常向我咨询,关于精盐的制取方法。
我要提醒大家,在我国的春秋时期,食盐的制造与销售都是由统一。私自制造精盐是违法的行为。
而矿盐,也被称为岩盐。它是由古代的海水或湖水蒸发后所形成的盐矿。由于盐矿通常深埋在地下280米至500米的位置,所以需要钻井至盐矿处。随后,通过注入水将盐矿溶解成卤水,再将卤水抽取至制盐设备中,经过一系列的蒸发和干燥等工序。简单来说,井矿盐的制作过程就是将盐矿溶解后再结晶。
粗盐中会含有许多杂质。那么,如何得到精盐呢?
要得到精盐,首先需要区分食盐中的杂质是可溶性的还是不可溶性的。
对于不可溶性的杂质,我们可以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三个步骤来处理。这一过程在古代较容易实现。我们可以使用类似化学书上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第一步是溶解。适当的加热有助于食盐更快地溶解。虽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但穿越者们可以寻找合适的容器来完成这一步骤。
接下来是过滤的步骤。大家是否还记得化学老师教授的“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呢?这一原则在过滤过程中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使用多层纸张或棉花纤维制成的滤纸。容器的底部设计成栅栏状,然后将制成的滤纸铺在上面。如图所示,将粗盐溶液过滤,得到较为纯净的盐。
最后一步是蒸发结晶。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固体,并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在古代,这一步骤被称为熬盐。使用大锅慢慢熬制盐溶液,析出的晶体会附着在锅的上。使用锅铲将晶体铲出,研磨成细盐即可。
对于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的粗盐,我们需要加入特定的试剂来去除杂质。
在现代工业中,我们会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以去除硫酸根、镁离子和钙离子,并将它们转化为沉淀(如硫酸钡、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然后再次过滤,最后加入盐酸以去除过量的氢氧根和碳酸根离子,再进行蒸发结晶。
对于古代来说,实现这一过程较为困难。我们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如使用草木灰(稻草燃烧后的灰烬)来去除粗盐中的部分钙镁离子。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成分,可以与粗盐中的钙镁离子反应生成不溶物。
将粗盐溶解后加入草木灰进行熬制,静置后过滤可去除不溶物。这些不溶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虽然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氯化钾(与氯化钠有相似的咸味),但因其含有钾元素而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所以容易结块。然而这总比含有苦味的粗盐要好。
请大家明白,电视剧或小说中有些情节是无法实现的,需要现代工业的支持。虽然我们不能亲身经历这些情节,但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