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鎏金铁芯铜龙,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或许是偶然的巧合,但更显有意为之的深意。在甲辰龙年即将到来的2024年1月,英语词汇的宝库《牛津英语词典》(OED)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多年的沉寂之后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次,英语中的“龙”犹如苏醒的巨兽,展翅欲飞,准备翱翔天际。
历史上第一次,Chinese dragon(龙)被正式收入品牌英语词典,更是在英语世界公认的权威词典之列——OED。Chinese dragon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从松散的自由组合转变为固定的紧密搭配,如今被正式收录为词典中的一部分。
OED,自1928年首版问世以来,便以“记录英语语言最权威的资料”为自我定位。其第二版于1989年出版,共包含20大册的内容。随后又陆续推出了三本《牛津英语词典增编系列》,用以添加新词新义及修订既有内容。进入2000年后,OED整合了增编系列与第二版内容,推出了网络版供付费使用,自此实现了在线化更新,每季度都会进行更新,向读者展示其不断完善的第三版内容。
在OED中,Chinese dragon拥有两条定义路径。第一条定义着重于其物理形态,指的是的龙形象或雕塑。而第二条定义则更注重心理投射,将龙视为神话中的生物,这一条定义包含了第一条的所有内容。以下是其第二条定义的详细描述:
A mythological creature or god associated with China, depicted in various animal forms, typically as a serpent with four limbs. This creature symbolizes wisdom, fortune, and power. Furthermore, it is often viewed as a personification of China or its former empire.
在Chinese dragon成为一个独立的词汇之前,“龙”的英文翻译通常为简单的dragon。西方传统的dragon常被视为的象征,其负面形象深入人心。OED对dragon的定义为:“神话中的怪兽,形象巨大且可怕,常被描绘为结合了蛇和鳄鱼的身体特征,拥有强力的爪牙,像猛兽或猛禽一般,体覆鳞片,有时能喷火。”在英文中为区分龙与西方龙的概念,便在dragon前加上了(Chinese)的修饰。这一组合在龙被文字记录之时便已出现,表明当时的英语使用者已经意识到龙与西方龙的差异。
除了OED外,龙与西方的差异也在另外两部大型权威词典中得到体现。一是《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此词典为出版的特大型单卷本现代英语词典。尽管该词典没有收录Chinese dragon的词条,但对其“dragon”的定义中为龙分列了专门的意义:“在神话中与雨水及洪水相关的仁慈超自然生物。”另一部是《新牛津英语词典》,此词典基于语料库编纂而成的大型单卷本现代英语词典。虽然该词典没有收录Chinese dragon的词条但也在dragon的定义中提及了龙的良善与祥瑞:“在东亚地区,龙通常被视为象征富饶与天意的仁慈标志。”
两部大型权威的现代英语词典反映出:即使龙未独立设置词条其含义已在语言中得到清晰划分展现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dragon和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差异表明这样的认知在英语世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虽然有论者曾认为将龙译为英文的dragon是巨大错误需要严肃对待并纠正但现今看来这种观点已不再必要从历史文献和语料库的证据来看dragon已经可以兼指龙和西方龙的区别只需在特定语境下明确为龙时在dragon前加上Chinese即可如今Chinese dragon已被OED收录证明其在英语世界中的认可度和使用率正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