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潮天气的序幕在岁末的尾声处缓缓落下,但中东部地区的大风依旧劲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仍有明显的降雪。周末之际,新一股强大冷空气将继续肆虐我国。人们常有疑问,这些连续到来的冷空气和寒潮是同一种气候现象吗?为什么寒潮最频繁的时候并非气温最低的时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冷空气的神秘面纱,探索八个关于冷空气的鲜为人知的事实。
知识一:冷空气与寒潮并非一回事
常有人混淆冷空气与寒潮的概念。其实,寒潮是冷空气的佼佼者。我国依据冷空气的强度将其分为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四个等级。在气象学上,寒潮有其严格的定义门槛。
根据气象学的标准,当某地的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幅度达到或超过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达到或超过10℃,又或者73小时内降温幅度达到或超过12℃,并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降至4℃以下时,这样的冷空气活动就被称为寒潮。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对寒潮的标准会有所不同。
知识二:寒潮并非在严冬最活跃
人们通常认为寒潮最活跃的时候就是严冬之时。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分析近十年的数据后发现,寒潮活动最多的月份是11月,其次是12月和3月,而最冷的1月和2月,寒潮反而较少。
由于春秋季节是季节转换之时,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剧烈,因此春秋季节的寒潮相对较多。而到了严冬时期,基础气温已经较低,冷空气来袭时的降温幅度往往有限,所以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大约95%的寒潮在新地岛和冰岛附近形成后,会累积加强后西西伯利亚,再兵分三路影响我国。这股冷空气的威力不容小觑,其影响范围可以覆盖至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甚至能抵达华南。
知识四:这些地方感受寒潮威力最明显
杨舒楠指出,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其中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明显感受到寒潮的威力。
知识五:寒潮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气象数据,我们发现寒潮的总次数呈现下降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寒潮年均次数高达7.6次;然而在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其平均次数不足5次。
尽管如此,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虽然寒潮次数减少,但其综合强度并未减弱,雨雪的影响甚至有所加大。
知识六:冷空气移动速度堪比汽车
不同强度的冷空气在陆地上的移动速度有所不同。弱冷空气的移速通常快于强冷空气和寒潮。其平均时速约为50公里每小时,与城市道路中的汽车行驶速度相当。
知识七:夏季也有冷空气但不易察觉
我国一年四季都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虽然夏季的冷空气普遍实力较弱、风力不大、降温后的气温也不低,因此不易被人们察觉。但冷空气是降雨的主要推手,许多季节的降雨都是冷空气与夏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识八:冷空气跨越赤道不是传说
在2005年年初,一股强冷空气从北半球东移南下,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国。之后它继续南下,甚至跨越赤道,影响了、马来西亚等国。这股冷空气在南半球也能兴风作浪,实在是冷空气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