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我给大家道来一段故事。大约三十余年前,有一位名为泰勒的青年正在哈佛大学求学。读到大二时,他顿悟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如梦似幻的哈佛环境中,学业与体育的双重优异皆得我心。身边是如此多才华横溢的伙伴,但我心中总觉得缺失了些什么。这种强烈的迷茫,驱使他开始探索,希望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他本是一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却将目光转向了哲学与心理学领域,开始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幸福。他不仅找到了答案,而且在收获了个人幸福后,泰勒还决定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不仅是一名教师的他决定走上教育之路。多年后,他在哈佛大学站稳了脚跟,成了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授。这门课程就是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积极心理学》。
2
那么,泰勒教授在这门课程中主要探讨了什么呢?简单来说,他以一个重要的主题为中心——如何让自己和社会变得更加幸福。积极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及其相关的课程宗旨在于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学术界的象牙塔与大众的世界。这就是说,将严谨的科学事实、经验基础与源于学术界的知识结晶与自助运动和新时代运动相结合。这恰恰是这门课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它是一门实用科学。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有时都渴望找到立竿见影的答案。“告诉我吧,泰勒教授,”我们或许会问,“有没有什么魔法配方可以让我立刻感受到幸福的滋味?我渴望迅速走向人生的巅峰。”就像寻找皇帝的新衣一样,这样的魔法并不存在。
“那么,有没有通往幸福生活的诀窍呢?”或许你会问。答案是,没有固定的答案。
《积极心理学》究竟提供了什么?对于那些愿意探索自身潜能的人、那些希望重新认识常识的人、那些追求幸福并愿意分享幸福的人,这门课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简单来说,不论你是哪一种人,《积极心理学》都值得你深入学习。
3
那么,这门课给我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让我分享几个要点。
是关于先让自己幸福再影响他人的理念。在处理积极与消极情绪时,我们需要感知并珍视积极的情绪,同时对消极的情绪进行深入分析。泰勒教授在讲述改变的ABC(行动、认知、情感)理论前,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真的准备好了要改变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要改变就必须跳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这一概念,泰勒教授甚至在课堂现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秀。
4
话至此处,关于这门课的精彩内容还有许多未曾提及。它包含的宝藏实在太多太多。我在想,是否应该继续深入探讨这个话题,甚至为此开一个系列呢?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想法。但如果遇到特别引人注目的话题时,我会考虑多出几期进行分享。就像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没有比原片更精彩的解说,《积极心理学》就是一部值得你亲自体验的佳作。”对于泰勒教授的这门课,我更多的是传播者。我期待你也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愿每一位正在阅读此文的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是元初,期待与您再次相聚。
《积极心理学》系列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