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以来,我国多地持续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多处气象站记录下历史性的最高气温。这种持续的高温天气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气象专家指出,今年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的首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强大和稳定。据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介绍,进入七月后,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的日最高气温达到了35℃以上,而华东、华中、华南及川渝地区等地甚至飙升至40℃以上,夜晚的气温也保持在30℃左右的高位。
人们注意到,天气预报中频繁提及的“副热带高压”与高温天气的出现息息相关。当副热带高压强大时,便会出现酷暑天气;而当其势力减弱时,高温天气则会相应减少。那么,副热带高压究竟是如何影响天气的?今年为何又如此强劲呢?
副热带高压是地球上一种自然现象,是在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形成的一条高压带。它是一个位置不固定的温暖气团,主要盘踞在副热带地区,因此得名。由于其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它控制的区域通常天气晴朗、高温少雨。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范围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冬季较弱,夏季较强。
据气象专家解释,本轮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有关。过去,我国南方夏季的高温主要受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影响,而北方的高温则受高压稳定影响。今年六月中旬以来,副热带高压北移并与伊朗高压东伸、中纬度高压相结合,形成了历史上较为罕见、强大且稳定的暖高压带。这导致了高温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极端性也较为突出。
随着暖高压带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接下来至七月底,江南、华南中北部、新疆等地的高温天气将进一步加强。
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市民们的感受尤为明显。有人形容在高温下出行如同置身“烤箱”,甚至连等红绿灯都感到难以忍受。而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应对这场全国性的高温天气成为了一项长期的任务。
据气候中心统计,从6月1日至7月20日,我国多个地区的高温天数超过了历史平均水平。特别是南部、江淮、江汉、江南东北部等地的高温天数较常年偏多10天以上。全国已有71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
在高温天气下,人们不仅感受到了身体上的不适,还意识到了中暑的风险。特别是在湿度高、温度高的“桑拿天”里,人们的体感温度甚至可能超过60℃。气象专家指出,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指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而体感温度则受到湿度、风速、着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酷暑天气中,人们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那些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的户外人员、老人和儿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更需要加强防范。专家建议,在高温时段应尽量减少外出,如出现中暑症状应迅速转移到阴凉处并补充水分和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