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七七八八、横七竖八、杂七杂八以及七老八十等词语,它们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特殊的文化内涵,令人不禁想要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为何我们对七和八这两个数字有着如此的偏爱?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在五和十之间找到了独特的平衡?
《黄帝内经》记载:
黄帝曾询问岐伯:“有人虽然年纪已经相当大,却仍能孕育子嗣,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岐伯回答道:“这是因为他们的寿命超乎常人,气血经脉畅通无阻,肾气充沛。虽然能生育,但男至六十四岁、女至四十九岁之时,精气便会逐渐耗尽。”
尽管不能确切地说七和八的来源就出自《黄帝内经》,但书中却首次为这两个数字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女性以七为基数,到七七之年则不再孕育;男性则以八为基,至八八之年亦如此。这样的规律仿佛是古老文化的印记。
对于词语如“乱七八糟”、“横七竖八”以及“杂七杂八”,虽然《黄帝内经》中未有提及,但我们可以进行深入探讨。
“横七竖八”一词则源于施耐庵的《水浒全传》,形容混乱的场景中,男女老少不计其数地倒卧着。若从性别角度解读,也可理解为男女混杂之意。
至于“杂七杂八”,从字面上看,男女混杂的意象也是可以成立的。
不难看出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碎片化的今天,我们或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应更加珍惜并深入挖掘这些文化瑰宝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