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扶得醉人归 家家扶得醉人归全诗翻译

2025-01-0402:49:21综合资讯0

《七月》全篇多涉及农业生产,不人联想到公刘的时代。虽不能确定此诗是否为歌颂公刘时期的场景,但此类场景应是公刘时期开创的。正如《毛诗序》所言,此诗的主旨在于陈述后稷先公的风化所由及王业的艰难。而《汉书·地理志》中所述,豳地之民,承袭先王遗风,重视农桑,此诗便充分展现了农桑衣食之根本。

诗中描述的鸟语虫鸣、草荣木实,犹如《月令》所述;妇子入室、农事繁忙的场景,又似《风俗书》中描绘的画面;而流火寒风、养老慈幼的画面,则如《五行志》所述。一诗之中,无所不包,堪称天下之至文。

《七月》被视为田园诗歌传统的开端。方玉润评价此诗,称其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的田园诗歌,未曾达到此境界。为了深入理解此诗内容,对周朝的农业制度也需有所了解。周朝实行的井田制,将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体现了古代农村公社的残余。

在原始社会时期,村社管理人员多由氏族中地位较高的老人担任,称为三老。形成后,虽由贵族任命,但其职责仍在管理农业生产、村社事物及征收赋税。诗中描述的田畯喜悦之情、农夫的辛勤、农事结束后村落的欢聚等场景,似乎暗示此诗为一位了解农村生活的贵族所写。

古人观察自然变化以指导农事活动,《七月》一诗便反映了这种智慧。诗中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变化及相应的农事活动,如春耕秋收、采桑纺织、建房等。虽然诗中使用了周历,但其描述的农事活动与夏历并无二致。从诗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耕种的重视及对丰收的期盼。

诗篇首段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及人们的辛勤准备,春夏则展现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场景。而第五段的蟋蟀、蛐蛐的活动则反映了夏秋节气的变化,其他段落则详细描述了收获果实的场景及一年农事活动结束后的村落欢聚。最后一段则展示了村社节日的热闹场景及人们的欢乐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