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与枳,二者之间蕴藏了深厚的自然法则与地域文化的奥秘。
我们都熟知“南橘北枳”的谚语,这其中暗怎样的故事呢?
橘,即为平日里我们津津乐道的柑橘。而关于“枳”,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枳壳,作为一种中材,拥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效用,简而言之,它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这种材在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广泛种植。其中,川中丘陵气候下栽种的川枳壳,其效含量超过了《典》规定含量的半数以上,深受市场喜爱。
自2017年起,乐至县引入了枳壳作为“森林粮库”的特色产业,并建立了占地5000亩的枳壳现代林业园区。经过七年的生长周期,今年园区迎来了首次大规模的挂果采收,销售额高达1300万元。
这一的成果仅仅是开始。预计明年,园区的枳壳将进入丰产期,产量将再提升约40%。结合林下套种的黄精等中材,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
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标志着乐至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或许你会有疑问:为何“生于淮北”会变成“枳”,而四川也能种植呢?
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团。
虽然橘与枳的外观极为相似,但它们实际上属于不同的植物种类。
橘属于芸香科柑橘属。
而枳则属于芸香科枳属。
同一颗种子是无法在淮南与淮北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的。
相关新闻链接:四川——资阳乐至:双管齐下推动乡村振兴,“双龙”战略如何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