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新闻,于6月24日播报——
精致的汉服,总少不了首饰的点缀,而在德州,有一位名叫杨宏捷的手工艺人,她对花丝镶嵌工艺情有独钟。她以巧手将微细至0.16毫米的银丝转化为精美的首饰,为古典的花丝镶嵌注入了新的活力。
花丝镶嵌,亦称“花嵌”,因其工序繁复、选材考究,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它以金银等贵重金属为材料,经过堆垒、掐丝、编织等技艺塑形,再在金属丝上描绘出花纹,最后镶嵌上珠、玉、宝石等装饰品。
杨宏捷提到,“花丝镶嵌源于汉代的金银错工艺,明清时期开始流行。”她曾复刻了清代的簪子,运用了填丝、掐丝、累丝等多重工艺,整个制作过程耗费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备料就花费了半个多月。
作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年轻的杨宏捷致力于推动老手艺的传承与创新。对她而言,制作花丝镶嵌仿佛是一种修行,需历经拉丝、填丝、编织、焊接等多重步骤,其中最艰难的便是拉丝。
拉丝作为基础工艺,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拉制,才能得到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银丝。杨宏捷透露,她使用的原料是纯银,先将其制成5毫米的银条,再经过数百道拉制,最终得到0.16毫米的银丝。这些银丝需在木板上五六十次,方能形成紧密如麻花的丝质,即花丝。
据记者了解,完成花丝的制作后,工匠们会依据设计需求,运用掐丝、填丝等技术,塑造出所需的花片。多个花片完成后,再将其焊接在一起,才能制成一支发簪,整个过程或需一个月,或需一年。
对于这复杂的工艺流程,杨宏捷已习以为常,并乐在其中。她表示,“我常复刻清代的首饰,制作时仿佛与古人对话,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境。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传承那份匠心。”
经过杨宏捷的巧手,那些纤细的银丝逐渐转化为精美的饰品。经过镀金处理后,尽显古典之美。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她也不忘创新,为现代人制作出喜爱的花丝镶嵌饰品。
杨宏捷表示,“过去的首饰可能过于复杂,与现代服装不搭。我提取了古典元素,如兔子、荷花等,制成小巧的锁骨链、耳环等,方便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佩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花丝镶嵌的魅力,杨宏捷还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公益授课,让这项传统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