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消息,在扬州某社区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课程正在热烈进行。伴随着清脆的敲击声和浑厚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废物创意利用的课堂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在这场独特的课堂中,志愿者们以日常生活被视为垃圾的物品,如喝完饮料后的塑料瓶或玻璃瓶、装快递的硬纸箱、一次性纸杯等,进行“改头换面”。孩子们在他们的指导下,将这些看似无用的废物变身为能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乐器。
一位正在绘画手鼓的小朋友兴奋地表示,他和另外两位小伙伴共同完成了这个手鼓。他自豪地拍打鼓面,表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互相帮助,友善合作。而志愿者正在教小朋友在废旧纸盘上绘制“汉服小娃娃”,这实际上是经典传习社创作的“诗经娃娃”卡通形象,代表着“友善美”的“关雎”。这一形象让原本单调的纸盘焕发出生命力。
在课程中,小朋友们成功地将废物变成了沙锤、拨浪鼓和多彩摇铃等乐器。当木棍敲击时,小朋友们齐声唱出音符,其中由透明玻璃瓶制成的“彩虹音阶”发出的清脆动听的声音尤为引人注注目。这个乐器由八个玻璃瓶组成,每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颜色且重量不同的水,敲击后能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
下课后,志愿者杨文英同学表示,《诗经》曾云“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希望通过这样的乐器制作和演奏过程,培养孩子们友善和真挚的感情。她认为,友善是传统美德之一,不仅需要学习感受其美,更要在生活中实践。此次的废物手工课堂就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机会,从小朋友们的表现来看,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