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女儿,叶嘉莹的生平和贡献
叶嘉莹教授于1924年在北京的书香之家出生,自幼便沉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尽管抗战时期她可能曾面临成为医生的抉择,但最终她选择了走上了国文和诗词文化的传承之路。
1945年,叶教授完成了她的学业,并开始了她一生的教育生涯。她的学识不仅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的认可,还受到了海外汉学研究者的尊敬。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曾邀请她进行学术交流。
开放后,她心系祖国,向教委表达了归国的强烈意愿。在南开大学授课之初,课堂上的座无虚席见证了学生对她的热切欢迎。
她的深受学生们的敬仰。无论是在白昼谈诗还是夜晚讲词,她都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她的深厚学识和独特魅力使得她赢得了众多学子的尊敬与喜爱。
对于我们为何要读古诗词,叶教授曾言:“古诗词凝聚了文化的精髓,体现了诗人的志趣、气度与神韵。这些伟大的诗人用生命谱写诗篇,他们的感动跨越千年仍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在叶教授眼中,与古诗词为伴是件无比快乐的事。她终生以教书为业,希望将古诗词中美好的情感和理性传递给年轻人。
在她的90岁生日时,她依然坚持教学,甚至在70平方米的家中为研究生上课。她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聆听。
在94岁时,叶教授决定将她个人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会,用于支持传统文化研究。多年来,她虽生活节俭,但她的捐赠累计已达3500多万元。
95岁时,她还保留着传统的吟诵习惯,并希望通过这种传统的吟诵方式为后人留下诗词原始动人的韵味。
对于叶教授而言,“诗词不仅仅是知识或学问,而是一种能够感动人心的力量。”她鼓励年轻人深入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从中获取超越现实困境的力量。
如今虽然叶嘉莹教授已经离世,但她的学术成就、教育贡献以及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