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这位1660年至1731年的英国作家,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为英国启蒙时期现实小说的基石。他的杰作《鲁滨孙漂流记》至今仍广受读者喜爱。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这样评价:“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鲁滨孙,这位来自英国中产家庭的青年,虽然在学校时的学业表现平平无奇,但他自小便怀揣着环游世界的梦想,对航海和冒险充满了向往。一次,他选择了违背父母的意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远洋航行的旅程。命运多舛,他在海上遭遇了险情,最终孤身一人流落荒岛长达28年之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鲁滨孙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他积极改造环境、种植植物、驯养动物、野人,并最终解救了他的“臣民”。当他离开荒岛时,已是一位千万富翁,并且将这座小岛建设成为了一个“幸福岛”。
小说中有一句充满智慧的励志话语:“在面对灾祸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其中的不幸,更要从中寻找到蕴含的幸福,并期待随之而来的更大幸福。”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在最为不幸的境遇中,我们也能够找到一些聊以的事情。
在叙述上,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由于频繁使用“我”这个字眼,也使得行文显得有些啰嗦。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小说对野人过程的细致描绘,这些描写也折了那个时代殖民者的自夸、自傲和自私。
值得一提的是,《鲁滨孙漂流记》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两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比性。两部小说都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漂流记》以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老人与海》则以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见长。在艺术性方面,《漂流记》或许略胜一筹;而在思想性角度,《老人与海》则更能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