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代代传颂,有人敬佩其执着,也有人笑其“愚”。在贵州遵义播州区的团结村,有一位当代“愚公”——黄大发,他的故事更加引人深思。
位于贵州的团结村,曾经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这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从“过年才有米汤喝”到如今的大米饭桌上摆满的丰盛食物,这背后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改变。
这一改变,源于黄大发带领全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水渠的伟大行动。团结村距正仡佬族乡约30公里,高山峡谷地貌使其严重缺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大发带领村民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修渠的艰难旅程。
修渠的过程不仅艰巨,而且十分凶险。为了在峭壁上开渠,村民们不得不绑上绳索,冒险攀爬到山顶。在黄大发的鼓舞下,村民们团结一致,经历风雨无阻的十年努力。虽然过程中遭遇了失败和挫折,但黄大发并没有放弃。
他潜心进修水利知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1992年,年已57岁的黄大发再次带领村民开始了新渠的修建。他带领村民们蹚过艰险的山路,赤脚背炸、水泥等物资上山。虽然面临艰辛的条件和困境,但大家却从未抱怨过。
艾瑞克走进团结村,体验了修好的水渠的险峻。站在水渠上,他双腿发软,深感黄大发和村民们的勇气与毅力。黄大发不仅有着顽强的意志力,更是一个无畏的勇者。
黄大发的故事不仅在团结村传为佳话,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信念的力量。黄大发和村民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信念和努力是无法跨越的高山。
现在,草王坝的村民们不仅不愁生活用水问题,而且还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这一切都离不开黄大发的带领和坚持。黄大发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努力前行。
编导:葛天琳 记者:聂子瑞 摄像:苑庆攀 剪辑:葛天琳 解说:XXX 包装:XXX
字幕:XXX 翻译:XXX 文案:XXX 实习:(参考《贵州都市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深切感受到黄大发及草王坝村民们的毅力和奉献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愚公移山”。
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当代“愚公”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