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腾的诞生源于大众集团时任CEO皮耶希的深思熟虑,其以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子之名命名,并通过投资兴建德累斯顿玻璃工厂以示其重要性。大众品牌在推出这款豪华轿车时并未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并非要贬低辉腾的价值,只是它未能准确捕捉市场脉搏。尽管辉腾集结了大众的精湛工程技术,但在商业运营上却显得捉襟见肘,惨淡的销量对大众品牌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深刻的警醒作用。
历经数十年的变革,大众品牌不断进步与发展。从甲壳虫的“之车”开始,大众逐渐崛起并涉足高端汽车市场。随着安全配置、排放标准及电子功能的提升,大众车型的价格也逐步攀升。辉腾的诞生背后,隐藏着大众在2000年收购斯柯达的决策。斯柯达如今占据着大众品牌在集团架构中的基础地位。通过收购斯柯达,大众期望其核心品牌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于是,大众决定开发一款高端轿车。彼时,部分大众车型已开始与奔驰的低端系列竞争。为何不挑战更高级别的市场呢?皮耶希对辉腾的工程师们设定了严格的性能标准,希望其能够挑战如奔驰S级、宝马7系乃至奥迪A8等豪华车型。即使装备了W12发动机,辉腾依然给人一种大号帕萨特的印象。
在本土市场德国,辉腾也遭遇了品牌认知的问题。大众宣称辉腾是“为不喜欢炫耀的消费者打造的豪华车”,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今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似乎暗示着人们对浮华、虚荣的追求。与其让社会和消费者反思其“浮躁”,或许大众更应该正视辉腾的销量困境,为其错误负责。尤其在市场,新兴中产的崛起使他们渴望表达自身地位和个性的产品,一辆外形相似的辉腾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