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米每小时等于多少米每秒 km-h=多少m-s

2025-01-0618:28:56综合资讯0

点击上方「蓝字」进入雯论的角落

深化理解:初中物理力学之机械运动的速度与直线运动

雯论注:为九年级学子们,让我们共同夯实物理基础。

第三部分:物理力学中的机械运动

第五节:速度与直线运动的知识要点及习题精讲:

一、基础理论

一、速度的定义与计算:

1. 衡量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长短。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需时间的多少。

2. 速度的定义式:在物理学中,速度被定义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3.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4. 速度的单位:

(a)米每秒(m/s)。

(b)千米每小时(km/h)。

(c)换算关系:1m/s等于3.6km/h。

5. 速度的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迅速。

6. 常见速度值示例:人步行速度约1.1m/s;自行车速度约5m/s;轿车行驶速度约22m/s。

二、直线运动的分类及特点

按运动路线分类:

(a)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及图像表示:

2. 特点:运动的路径为直线;速度保持恒定,任意时刻的速度v都相同;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四、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 定义: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会发生变化,即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 特点概述:物体运动的路径为直线;速度方向不变但大小发生变化;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二、重点内容掌握

三、历年中考真题解析及解题思路:

1. 田径比赛中的观众和裁判员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快慢:

(a)观众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判断。

(b)裁判员则根据通过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来判断。

(c)物理学上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来衡量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小明一家驾车出游的速度计算及时间规划:

(1) 标志牌指示的限速计算及遵守交通规则下的最快用时规划。

(2) 高速路段的限速及跑完全程所需时间计算,确定合法到达出口的时间范围。

提示: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鼓励大家分享并关注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