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太极拳之奥秘:一气周流,身法万千
一、架势引导内气流动
太极拳有一套独特的动作体系,通常称为“架子”。这些架子是前人锻炼经验的凝结,以姿势为载体。一个架子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实践与总结。不仅具有技击功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与某些动作有相似之处。通过外在的动作,能够引导内部气血的循环流动。
如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言:“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这其中的“架势”不仅要准确,更要熟练。杨澄甫的弟子董英杰曾说,练拳至少需要三趟,每一趟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开展筋脉、校正姿势、以及形意结合。当拳势正确并认真锻炼时,外引内导的过程就会自然发生,从而产生内气的流转。
二、阴阳虚实中调动内气
有人认为,太极拳的精妙之处尽在于“虚实”二字的运用。阴阳虚实的变化正是通过正确的架子来体现的,特别是在练拳的初级阶段。就像一个微妙的平衡木,阴阳二力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生命的和谐。太极拳的练习就是为了达到这种阴阳的平衡状态。
中医学认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结果。太极拳正是通过不断的虚实变化来使气血遍布全身。当意念一动,气随之动,而肢体也随着意的引导而动。无论是足步的稳健还是身形的旋转,都仿佛龙般矫捷。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虚实”的。
三、呼吸与内气的相互促进
太极拳的呼吸不仅仅是鼻吸鼻呼那么简单。它还采用了腹式逆呼吸法。当吸气时,腹部向后(命门穴)吸;呼气时,腹部从后向前释放。这种呼吸方式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能够促使中气的升降开合,从而达到炼气的目的。练拳到一定境界的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呼吸与气血的相互影响。
太极拳的腹式逆呼吸要求细、匀、深、长。但与技击相结合时,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与呼吸相配合。只有深入了解架子的起承转合以及蓄发转变的抑扬顿挫,才能与呼吸完美结合。
四、意识对内气的指挥作用
练太极拳的重要原则是“心静用意”。这意味着太极拳并不是简单地运气,而是以意导气。王宗岳在《行功论》中提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这意味着在练拳时,要以心为主导,使气缓缓流动于全身。意念到哪里,气就随之到哪里。当意念转动时,气也随之流转。太极拳与都有着心意的统帅作用,都需要严格遵循姿势动作的要求。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一种,更加强调心意的重要性。气要畅达充沛,神要虚灵凝聚。练拳时心意要宁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为令,气为旗”。例如,在做单鞭动作时,意念从右手传递到左手,这样就能引导一部分气血流动到左手。眼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眼为心灵的窗户”,眼神所到之处也代表着意念的所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