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疙瘩的由来与美味制作
进入11月,正是芥菜疙瘩丰收的季节。在热闹的菜市场,人们纷纷选购这一时节的佳品。我曾一次性购买了数十斤,每斤仅需一元,物美价廉,实为居家过日之佳选。去除表面的毛须、清洗干净并晾干后,挑选几个大个的芥菜疙瘩,将其切为四瓣,置于阳台风干,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再烹制成咸菜,享受别样的风味。
而剩余的芥菜疙瘩则被用来制作传统风味的小菜——“焖菜”。此名在我沂蒙一带广为流传,其他地方或许有不同叫法,如呛菜或辣菜丝等,但无论名称如何变化,其核心的“呛”味始终是制作的关键。
在此分享我地的“焖菜”制作方法:首先将花生米浸泡半小时,若不介意小麻烦,可去除其红衣。姜切丝后需备足量。将芥菜切为细丝,热锅中放适量植物油,切记油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呛味的散发。待油温七成热时,加入花椒炸香,随后放入花生米和姜丝翻炒至姜丝变色。紧接着倒入芥菜丝快速翻炒,确保芥菜丝受热均匀而不炒软。当芥菜丝略显萎蔫时,适时加入盐和白醋调味。再翻炒片刻,待锅中热气腾腾时,撒上熟芝麻拌匀即可关火。将菜肴装入坛子中密封保存,让那呛人的香味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