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代起,千年的光阴如长河般流转。东汉时期,一场伤寒席卷了一个家族,近百人因此丧生,其中便有医家巨擘张仲景。他目睹族人的离世,内心痛苦不已,却无计可施。
时光荏苒,至建安,再次肆虐。曹植以“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来形容当时的惨状。
历史总是充满奇迹。每年除夕,总有一位英雄以神秘的方保护着乡里。邻里将囊浸于井中,初一取水饮之,便能辟。此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物包括大黄、川椒、白术等七味中,名曰“屠苏酒”。后世医家对此方颇为认可,不断加以记录和引用。
屠苏酒逐渐成为家家户户春节的必备饮料,人们相信它能防病,延年益寿。无论是契丹贵族耶律楚材,还是文人墨客,都以诗篇表达对屠苏酒的赞美与感激。
屠苏酒的饮具五花八门,金斝、银杯、犀角杯、海螺杯皆可盛之。每逢佳节,晚辈向长辈奉上屠苏酒,不仅是敬酒,更是献上长寿的祝福。
尽管历史长河中有人对屠苏酒的创制者有所争议,或称华佗,或称黄帝、孙思邈,但屠苏酒之名历经千年而未变,其草根气息与民间情结始终如一。
今天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屠苏酒背后所蕴含的医者仁心与济世情怀。它不分贫富,人人皆可饮之,这正是千百年来医者所追求的“治未病”的理念。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份对健康的祈愿与追求始终如一。
在清代宫廷中,屠苏酒更是成为了仪轨的重要一环。每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都会在金瓯永固杯中饮下屠苏酒,寓意江山永固。
在漫长的抗击疫病的历程中,以智慧和勇气创造了许多如屠苏酒般的民间疗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便是其中之一。今日我们在抗疫中的力量源泉之一,便是来自这些古籍中的智慧。
千年后的人们或许已经忘记了某些细节,但屠苏酒这一传统习俗所蕴含的医道理念和仪式感仍被铭记于心。它像是一剂预防的,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智慧。而今回首这段历史,我们更能体会到先人对大自然的谦卑与敬畏。
<光明日报》( 2023年1月5日 特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