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一枝花是词牌名吗 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吗

2025-01-0716:14:14常识分享0

在元代散曲创作中,有一种套式尤为盛行,即南吕·一枝花。据隋树森先生的《全元散曲》收录,除去无名氏作家,采用这一套式的曲家多达44人,存曲超过百套。众多一流曲家的佳作如关汉卿的《不伏老》、马致远的《惜春》、张可久的《湖上归》以及乔吉的《合筝》等,均为此套式增添了光彩。尤其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已然成为历代读者传颂的经典。

那么,为何南吕·一枝花套式如此盛行呢?这背后又蕴含了怎样的曲学史信息呢?对于当下的散曲创作又有何借鉴之处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得从南吕·一枝花套式的结构说起。纵观元代散曲家所创作的南吕·一枝花套数,大多呈现出“一套三曲”的稳定结构,即一枝花、梁州(第七)和尾(或煞尾、隔尾)。首曲一枝花较为简短,起到了引入的作用;次曲梁州较长,适合展开铺陈主要内容;尾曲则较为短小,便于收束或将情事引向。以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为例,便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结构特点。

在语言表达上,元代散曲家们运用南吕·一枝花套式时,往往能够做到爽朗率直、痛快淋漓,这恰恰显示了曲文学特有的风格和意趣。如关汉卿的诸多作品便体现了这一特点,不仅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更容易让读者和听众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