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赫数这个常见于战斗机和导弹速度描述的单位,究竟何为它的确切含义呢?
在我国,重型隐身第五代战斗机歼-20的最大声飞行速度约为2.5马赫,而在某次试验中,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则能达到惊人的20马赫。经常有人会误解“马赫”就是直接的音速表示,例如几马赫即相当于几倍音速。
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讲,马赫并非单纯的音速单位。它代表了物体速度与音速的比值。这里的音速指的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而言,这个速度约为340米/秒。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音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上升时,音速也会相应增加。
那么,这个概念是如何诞生的呢?马赫数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在19世纪提出的概念,现已成为速度定义中最大的矢量概念。马赫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空气动力学正是探索如何通过合理的外形设计来提高物体的速度。
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物体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比如,当物体进入超音速飞行时,就会遇到所谓的音障。虽然空气看似无形,但由众多分子组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空气比作水。想象一个物体在水中行进时,水分子会受到压缩并恢复原状,形成波动。在空气中也是如此。
二战时期,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常需高速飞行以缩短敌方防空火力下的时间。飞行员需密切关注飞机当前的速度与音速的关系,以确保安全突破音障。这时,马赫表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物体突破音障时,其尾部会形成音爆,这是一种由被压缩但未被推走的空气形成的声。
飞行器所面对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因此使用如“多少公里每小时”这样的固定速度概念并不准确。而马赫数则能更准确地反映飞行器的空气动力性能。例如,舰船在逆流和顺流时,其航行速度会有所不同,因此使用“节”这样的概念来描述速度更为合适。
那么,“马赫”究竟意味着怎样的速度呢?世界上首个突破1马赫速度的飞行器又是由哪个研制的呢?马赫数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以及再入速度等。而在1947年,的一架X-1实验飞机成功突破了音障,成为人类飞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在我国的航空航天领域,虽然具体数据鲜有披露,“无侦-8”无人机的成功试飞或许给了我们一些线索。该型号无人机在某些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显示了我们在高超音速飞行领域的进展。《航空报》曾提及某试飞中心在高超音速试飞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进一步探讨,“无侦-8”所展示的技术特点暗示了其可能的飞行速度远超一般水平。比如为了维持在高超音速下机头的稳定工作温度可能需要超过5马赫的速度来确保设备在高温下的运行稳定性和性能保持性这同时也佐证了无侦-8的超凡性能. 而当我们谈论到15马赫的速度时它意味着什么呢?换算成公里/小时的速度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15930公里/小时而如果物体以这样的速度绕地球一圈仅需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那便象征着未来我们对宇宙探索能力的极大飞跃.
在如今全球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随着更多相关研究的展开与推进未来我们将可能放弃当前的单位进入更高更远的探索与发现中最终让这种对于飞行与宇宙探索的欲望得以实现也终将让人类迈向更加广阔的宇宙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