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换新颜的传承之路
去年十月,上海的两大滑稽剧团——上海滑稽剧团与青艺滑稽剧团,携手成立了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这一中心的核心任务便是如何“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形式。中心王汝刚对此有着明确的期望:“当《七十二家房客》换上了全新的面孔,滑稽戏的新旧交替与传承便算完成了。”
合并后的剧团呈现出显著的变革。在春节后的首次年终总结会上,王汝刚直言道:“虽然演员与节目增多了,但也需要精心的‘修剪’。”对于两团合并后的演员们来说,他们感到活动空间更大,舞台更加广阔。原先以小节目和独脚戏见长的剧团,与以大戏为主的青艺相融合,为观众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表演形式。
青年演员薛文彬与搭档单斌,对于新的局面有着诸多新计划。他们认识到,仅仅让节目顺畅并不足以保证其吸引力。薛文彬表示:“滑稽戏需要新的元素和创新的编排来吸引现代观众。”王汝刚对此给予了肯定并传授了经验:“我们应将节目根据演员的特性和市场趋势进行定制化创作。”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毛猛达谈及《石库门的笑声》的成功时,将其视为圆梦之作。他表示,退休前的他希望能做一台令人投入的独脚戏。如今在新一代滑稽演员中,可以看到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如薛文彬所计划的那般,寻找圈子外的编剧来提高节目质量,这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
在营销与传承之间,钱懿提到了上海滑稽剧团的挑战与机遇。尽管白发苍苍的老观众仍占多数,但剧团已开始关注吸引年轻观众。为此,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正在策划白玉兰剧场的驻场演出。
复兴之路上的喜剧新风景
从《石库门的笑声》到《舌尖上的诱惑》,再到“老树新花”,滑稽戏已成为沪上舞台的焦点。经历了多年的低谷后,如今观众的需求和市场都已成熟。演员们也面临着创新力不足的担忧。薛文彬对此表示:“我们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和技巧。”
传承不仅是恢复老段子
毛猛达在《石库门的笑声》开场时自嘲上海人不会讲上海话了,这引发了观众对语言和文化的思考。在春节后的首次公开中,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强调了使用沪语或其他方言的技能。王汝刚表示,虽然滑稽戏具有南腔北调的特点,但为了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系统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
钱懿进一步提到现代观众的审美变化和节奏感问题。他认为,传统的独脚戏在节奏上可能过于缓慢。他也看到了滑稽戏与北方相声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他认为:“我们可以从北方相声中学习叙述方式、结构以及语言的精炼等元素。”
毛猛达则对未来充满信心:“独脚戏的观众并不缺乏,市场上有许多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这不仅仅是一个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任务,更是对现代市场的一次探索和创新。
通过以上努力和,滑稽戏必将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