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岁月里,长岛的居民们以智慧和勤劳在房前屋后打造了他们的小天地。春日里,他们种植了韭菜、大葱、萝卜和白菜等蔬菜,而南墙边则栽种了香椿树,为家庭带来了香椿芽的香气。家境稍好的人家则钟爱种植果树和观赏树,如杏树、桃树和梨树,为春天增添了花香,夏天则有了新鲜的果实。而那些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家庭,早在孩子刚学会走路时,便在房屋四周种下了梧桐树,为儿子未来的婚房提供了木材。
早春时节,杏花、桃花、梨花争相绽放,花团锦簇的景象让社员们倍感活力。待到花儿凋谢,便是那片片梧桐花盛开的季节。每当这时,奶奶总会念叨着:“梧桐花儿开,是丰收的预兆。”
梧桐花开的季节,也是家庭欢聚一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煮上一锅鲜美的“笔管蛸”,这种与海兔相似的生物,在长岛被亲切地称为“梧桐花”。它的名字不仅因为它的大小、形状、颜色与梧桐花相似,更因为它的汛期与梧桐树的花期同步。这成为了一道长岛人喜爱的佳肴。
半个多世纪前,生活虽然清苦,但长岛的自然资源却丰富。山上有野菜,海里有海菜,还有各种小海货。特别是这些生长在大海里的“梧桐花”,成为了人们填饱肚子的“硬菜”。那时候的鲅鱼、刀鱼等鱼货由县里统一收购,而那些小海货如软皮蟹子、烂虾爬子等则被视为不值钱的鱼饲料。
“梧桐花”虽小却味美。它比鱿鱼小,比海兔大,身材虽短小却肚子大得惊人。满满的肚子里装满了籽子,每一颗都像小一号的大米粒一样美味。对饥肠辘辘的孩子们来说,“梧桐花”的美味是无法抗拒的。
夕阳斜照下,老街上的鸡鸭开始归巢。远处走来一只狸花猫和一只馋得直流口水的小黄狗。这时,一群孩子在老街上嬉戏打闹,让平静的老街充满了生机。
当夜幕降临,渔民们陆续回家。他们从小巷那头走回家来时,网中混杂着“梧桐花”和其他海鲜。家里的孩子们忙前忙后准备着晚餐。用刚从海上打捞回来的新鲜海鲜做一锅清汤煮“梧桐花”,是那个年代最鲜美的佳肴。
为了照顾大家的肠胃,奶奶会准备一些其他的食物搭配。“梧桐花”作为主打食材搭配上海青菜和手擀面,就成了一顿丰盛的海鲜面。面条金黄、海菜青绿、“梧桐花”的紫色格外显眼,不仅视觉上令人赏心悦目而且鲜美解馋。
在春天里,有些人家的“梧桐花”攒多了就会晒干当零食吃。这种新的口味又让“梧桐花”成为了孩子们最爱的零食。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吃到这种美味。
童年的那些艰苦岁月如今都成了美好的回忆。感谢“梧桐花”陪伴我们走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在这个春天里我们怀念那时的日子渴望再次品尝那时的味道回味那段走过的艰辛岁月和快乐童年。
(写于当下之刻, 怀念那逝去的岁月, 回忆那些美好时光)
记录生活的点滴分享平台——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敬请下载并使用“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在这里与全省的800位记者在线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