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留意过,在占地广阔的会展中心(上海)内,究竟有多少个导览标识?这里为我们揭示了答案:固定标识多达6000余个,临时标识则有约1000个。
在第二届进博会的前夕,这座被誉为全球会展业“超级航母”的建筑见证了会展中心(上海)运营中心高级经理晶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曾无数次丈量展馆的每一个角落,以精确的数据和规划进行着反复的推演。“时刻巡查,精益求精”成为他们夜以继日的座右铭。即使在深夜九、十点的寂静中,他们仍坚定地出现在“四叶草”里。
对于初次踏入会展中心的人而言,其规模之宏大令人震撼。这座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大型建筑,是会展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当它被缩小至一张2米×2米的展馆平面图时,晶与他的团队则需跪在图上,仔细布置数百个标识,确保每一个点位的精准无误。
这样的“图上推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长达两个月的深入调研。年初时,来自各方的志愿者通过多种交通方式,探索了展馆内的25个指定地点,并详细记录了体验报告。调研虽然扩大了范围,但也逐渐揭示出一些问题:如标识间距离过远、延续性不足、导览语句存在歧义等。
为了提供更加便捷的参观体验,餐饮消费指南为观众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展馆地面也细心地贴上了导览标志。
“在首届进博会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注重导览系统对于‘如何进来’的重要性,”晶解释道,“在去年的基础上,我们针对本届的1、2号馆加层进行了相应调整。”同时新增了约600个标识,每一次的调整与改进都是团队成员们实地考察与反复思考的结果。
为了让参观者“出去更快”,他们精心设计了东西南北四个出的临时标识,对接地铁线、公交站与停车场。对于大客流容易“淹没”的低矮标识,他们将其高度提升到2.5米,方便抬头远望即可看见。一楼通道增设了灯箱式标识,既照亮了昏暗的通道又更加醒目。连续式标识也被巧妙地挂在铁马上,让行走的展客商心中有数。
在醒目的导览标示之外,会展中心内部还拥有综合导览系统,方便观众查询信息。对于这些导览方案,晶和他的团队可谓是烂熟于心。从9月开始硬件安装后,他们也同步进行巡查纠错,“每一个标识都要仔细查看,不能有丝毫差错。”
进博会的筹备工作不仅限于导览标识,核查工作只能利用碎片时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反复查看、反复核对。”因此每晚的9点到11点,你都能看到他们在沿途每个标识前停留,偶尔用手机记录下一切。
为了让参观者更轻松地了解展馆的结构和方位,他们甚至创作了一首顺口溜:“四叶草里观展览,展馆导览皆了然。”简短的词句中蕴对展会工作的无限热情与坚持。
四叶草导览系统的完善之路永无止境
金海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