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农谚中就有云:“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这句俚语也恰如大地和炊烟之间的无言交响。
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大白菜如一叶扁舟,悠悠而来。早在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就已发现了其种子。那时,大白菜被古时的人们称为“菘”。无论是晋代的陆逊,还是唐代的韩愈、刘禹锡等文人墨客,都对“菘”有着深深的情感和赞誉。韩愈以新收获的“菘”与新挖出的冬笋共烹,一时间佳肴飘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而唐代诗人更是以“菘”为题,吟咏其风味独特。
时光流转至宋,人们开始将“菘”称为“白菜”。宋代诗人吴则礼、杨万里等人的诗篇中,都曾提及白菜。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更是为白菜赋予了更多医食同源的色彩。他解释了白菜的名称由来,并详述了其用价值和食用功效。
民间有句俗语说:“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这正是因为其鲜美的味道与丰富的营养价值,再加上它所具有的食疗作用,让古人对白菜情有独钟。在孟诜的《食疗本草》与苏轼的诗词中,都不约而同地赞扬了白菜的独特美味。更别说齐白石这位国画大师对白菜的喜爱与推崇了。
古人认为“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大白菜需在小雪之后收获与贮藏,其味道才更为甜美。范成大的《田园杂兴》更是生动描绘了雪后白菜的美味。收获与储藏的过程也需讲究科学方法,如适时停止浇水、选择晴天收获、晾晒等步骤,都是为了使白菜味道更加醇厚。
大白菜不仅是一道家常菜,更是我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我国的生活变迁与饮食文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