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的探访者 李雨心
年终之时,商贾忙碌,于腊月十六日举办尾牙,共庆丰收。此刻,或许年轻一代已对这一日子的意义知之甚少,然而追溯历史,古代商人们在这天却是繁忙而充满活力。
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将腊月十六称为“尾牙”或“倒牙”,这是一种流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商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贺仪式——尾牙。这不仅标志着他们一年来的辛勤劳动即将步入尾声,同时也预示着春节的序幕即将拉开。
古时的集市场景重现
为何称腊月十六为“尾牙”呢?据史载,“牙”是指商贾对土地公的敬仰与祭拜。每个月的初二及十六日,商家们会备上丰厚的祭品来感谢土地公的庇佑。而岁末的尾牙尤为盛大。古代诗中描绘的“一年劳苦换杯酒,千家万户祭神灵”,正是尾牙情景的真实写照。
这一天,最核心的活动是祭拜土地公,商家希望借此确保新的一年生意兴隆。尾牙的宴席总是格外丰盛。祭拜结束后,菜肴会分发给员工或家人享用,以犒赏他们一年的辛勤工作。这种做法既是对牙商们的答谢,也是与雇工共享丰盛的一餐——“打牙祭”、“食尾牙”。现代企业的“年会”仿佛就是古代尾牙的一种延续。
成都尾牙的记忆佳肴
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过尾牙的传统习俗也曾经盛行。过去的成都人会在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日庆祝“打牙祭”。在物质条件有限的年代,“吃肉”并非普通百姓的日常。民俗专家刘孝昌回忆道:“在过去的七八十年里,不是每天都有肉吃的。能够在初二、十六吃顿肉的,这家人都算是中上水平。”如今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让肉食成为家常便饭,但在尾牙这一天能享用到肉食,仍然是百姓们的期待。
在旧时的成都,“尾牙”不仅是一顿丰盛的宴席,也是对祖宗的敬仰与回忆。刘孝昌描述道:“在过去的年代,当家人总会在腊月十六这天设法弄点肉回家。一年到头的最后一个牙祭能有肉吃,是全家老小都感到高兴的事。”即使在艰难的时代,成都人也不忘在祭祖时献上肉食。
土地公的文化象征
尽管尾牙的庆贺活动看似热闹且充满美食,但对于旧时社会的工人们来说却夹杂着忧虑。有说法认为,如果商人在来年不打算续聘某些工人,便会在宴席中暗示解聘之意。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风俗逐渐淡化。如今的“尾牙”多以企业的“年会”形式出现,员工们聚在一起享受聚餐、和表演等娱乐活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春的到来。
对话民俗专家刘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