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间,人们总对时光有无限的向往与遐思。年少时渴望岁月加速流转,尽快长成,体验成年后的各种风韵。如今成年了,又感叹光阴如箭,心愿时光倒流,重温孩提之梦。岁月不老,只是童心未泯。今日是六一儿童节,那些已逝的岁月,未曾失去的童趣,愿你永远保持童心,生活每一刻都是甜美和喜悦的。
俗话说得好:“岁月悠长,心中有童便不老。”那么何为童心?不过是像孩子一样的单纯和热情罢了。心理学家指出,童心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年轻状态,更是生活的乐趣与健康的源泉。那些长寿的老人之所以精神矍铄、心情开朗,多半是因他们拥有着像孩子般的性格与心态。
像中医界的泰斗干祖望老先生,活到百岁依旧活跃于世。百岁高龄仍能如青年人般每日工作与行走,而谈及他的养生之道,只是“简单明了”四个字——童心、谦逊与恒心。因为童心常驻,即便年老,内心仍能保持年轻与活力。即使时光易逝,我们也不应失去童心,应始终对生活充满好奇与热情。
孟子曾言:“大人之学也,不忘赤子之心。”真正的内心安宁者,常带着一颗未泯的童心。比如学富五车的钱钟书先生,即使年老体衰、时间如流水般匆匆逝去,但他依旧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于盛夏看到女儿甜睡的小脸蛋上画上大花脸;为保护自家猫儿与邻居猫儿争斗而半夜起身;被记者时索性与蛋糕共舞、满身满头都是奶油……他的一生都保持着孩童般的纯真与快乐。
以孩童的视角看待世界,便可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虽然童年时光易逝去,但那份纯真与童趣却可长存于心。真正的智者无论年纪几何,都能保持一颗童心,相信美好、活得天真纯粹。这份童心是大气、是从容、更是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然而有些人对“童心未泯”持怀疑态度,认为其过于幼稚、不够成熟。其实不然,童心并非幼稚的代名词,相反它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在经历风雨后依然对生活保持热爱与期待的能力。正如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所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拥有童心的人懂得珍惜每一刻的时光与生命中的每一次美好相遇。
若想拥有童心,就需回归至真至纯的生活态度。这不仅仅是放弃过去的纷争与比较,更是对未来的期待与积极乐观心态的展现。让我们忘记过去的烦恼与苦涩,从现在开始积极面对一切美好与希望,让我们的心灵重新找回那份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诗人的晚年依旧怀揣着那份“臧爷爷”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游戏、享受生活带来的点滴快乐,乐在其中不知疲倦;艺术家的灵魂中充满孩子般的创造力与活力,通过作品传达着对世界的无限好奇与期待;他的漫画总是饱含孩子般的趣味,启迪孩子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童年的回忆,因此才真正地享受了人生的每一刻快乐与宁静。
那么在这六一儿童节之际,愿你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保持着这份未泯的童心,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快乐瞬间,在每一个朝阳初升的日子里都有如孩提般纯真的笑容,让生活充满童话般的色彩,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供稿: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