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个外卖,咋就突然背上了“”的标签?
现今,让我们来谈谈那些APP如何巧妙地“套路”消费者。
当我打开饿了么,精心挑选好外卖后准备付款的瞬间,由于我的操作习惯迅速,“下单”按钮往往在无意识中就被点击了。
饿了么利用用户的操作习惯,将付款方式悄悄地预设为“先享后付”这一选项。
原本清晰的付款键变成了诱人的“0元下单”。
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就掉进了这个消费陷阱。
对于这种情形,我感到非常气愤!
经过一番探究,“先享后付”原来是饿了么与芝麻信用联手推出的服务。
此服务宣称“本月消费,下月6号还款”,并且“0元下单、无手续费”。
其开通的前提是用户的芝麻信用分需达到一定标准,方可选择下月再付款,这与花呗的运行机制颇为相似。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部分用户在支付订单时,并没有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而是被自动设定为“先享后付”。
在支付流程中,虽然有提醒服务的信息,但这些提示并未给用户留出足够思考的时间,常常在习惯中就完成了支付动作。
等用户回过神来,往往已经为时已晚。
反应较快的一部分人会在设置里寻找关闭该服务的按钮,而反应稍慢的则是在下个月的还款提醒到来时才惊觉自己已开通了这项服务。
用户即使在退出软件重新进入,该推广页面仍然存在,给人造成一种只能选择“先享后付”支付的错觉。
也有平台通过发放“优惠券”来诱导用户开通“下月还款”功能。
用户原本以为是优惠券或优惠活动,仔细一看却发现是要开通“月付”功能。
一不小心就容易走入这个“陷阱”。
不止饿了么,淘宝、抖音、京东等平台也存在“先用后付”的情况,有时误触频率高得惊人。
这些平台的做法可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支付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借了钱。
如果这些平台只是提供正常的消费渠道,由有需要的人自行开通,那也无话可说。
但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为何总让消费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不经意间就开通了服务?而且关闭服务的选项还藏得那么深...
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平台的“先用后付”关闭步骤:
淘宝
我的淘宝 > 设置 > 支付 > 先用后付 > 关闭服务;
饿了么
我的 > 我的钱包 > 先享后付 > 页面底部 > 点击灰色小字 > 关闭先享后付;
京东
我的钱包 > 设置中找到“先享后付免秘/扣款设置” > 下载京东金融 > 点击关闭支付;
美团
我的 > 我的钱包 > 美团月付 > 找到客服 > 输入:美团月付如何关闭 > 选择立即关闭;
抖音
钱包 > 抖音月付 > 右上角设置 > 关闭抖音月付 > 仍要关闭;
其他平台通用操作:直接联系客服,要求关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