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在三岁的时候,偶尔会在言语上有些许迟疑,然而到了四岁,他口吃的现象变得明显起来,每当他紧张时,就会脸红并陷入长时间的停顿,“我——我——我——”地反复着,带着求助的眼神看向妈妈。
妈妈的内心深受困扰。面对小牛的口吃问题,全家都曾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却不知道为什么口吃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许多家长都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当他们初次发现孩子口吃时,会情不自禁地替孩子说话,结果却越帮越忙,导致孩子说话更加卡壳。
那么,当孩子出现口吃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并帮助孩子?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口吃并产生紧张情绪时,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一一解答。
当孩子初次出现口吃时,许多家长会感到惊慌失措,认为孩子以后都会这样说话了。这种情绪驱使他们急于纠正孩子的口吃,甚至会替孩子说话。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使孩子的口吃现象更加严重。
实际上,在2-5岁的年龄段,很多孩子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语言不流畅”阶段。这可能是由于说话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找不到合适的词汇等原因造成的。在紧张或遇到拗口发音时,孩子的说话也可能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正常的语言发展过程,并非真正的口吃。如果用错误的引导方式,反而可能会刺激孩子形成真正的口吃习惯。
请记住这七个判断标准:
1. 家里是否有人也存在口吃情况?
2. 孩子是否经常在句子开头或中间重复或延长字词?
3. 孩子是否通常在重复同一个字或词时超过三次?
4. 孩子是否有将某个字音延长超过两秒的情况?
5. 孩子在重复或延长字词时,表情和动作是否显得夸张或激动?
6. 你是否能听到孩子里发出的紧张尖锐的声音?
7. 孩子在与人交谈时,是否显得特别不自在?
如果以上七点都符合,那么就需要警惕了。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在压力大或紧张的时候,那很可能只是暂时的口吃表现。
打断、提醒、改正、重复——这些都是处理口吃最忌讳的方法。这些行为都会强化孩子的口吃意识,使他们因为口吃而受到更多的负面干扰。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验证自己的设想。这就是毕马龙效应。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面对口吃问题。
我们要保持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进行任何修正和干扰。
简化语言:与孩子交流时使用简短的句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模仿和表达。
及时反馈:在孩子说完后给予直接的反馈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减轻孩子的恐惧感:通过心理辅导告诉他们口吃并不是病态的表现而是很常见的现象无需过于在意。
鼓励表达: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不愿意别人帮忙或代劳也可以大胆说出来。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他们擅长的事情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