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系统的深度解析
对于众多车友而言,四轮驱动系统并不陌生,尤其在现今的SUV市场中,多数车型都配备了四驱版本。随着燃油经济性标准的日益严格,适时四驱车型在道路上愈发常见,而分时四驱与全时四驱的种类则在逐渐减少。那么,这三种四驱系统有何不同?它们的定义又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
事实上,四驱系统主要分为全时、分时以及适时三种。其中,分时四驱与适时四驱的传统定义在漫长的进化中变化不大,但全时四驱的概念已有所转变。过去,全时四驱通常指的是从变速器中传递出的扭矩会进入差速器,再由中差进行前后桥的扭矩分配。这种传统定义已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的四驱系统发展。
适时四驱的结构如图所示,它更多地被应用于横置发动机的前驱车型。当车友看到某车型使用横置发动机,基本可以推断其配备了适时四驱。这种系统在整体上与前驱车相似,但在需要时,扭矩可以通过变速器后方的多片式离合传递到后驱动桥。具体来说,多片式离合器被安置在后桥差速器上。
适时四驱是在前驱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多片式离合和后桥差速器,使动力能够传递到后桥。需要注意的是,两驱车仅在驱动桥上设有差速器。由于适时四驱使用多片式离合作为前后桥动力耦合装置,因此难以持久保持接合状态,摩擦生热及扭矩承受限制是其主要的限制因素。过去的适时四驱多采用机械式管理,而如今则更多地采用了电子控制多片式离合。
分时四驱的结构则是在纵置后驱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前轴差速器和分动箱。这种系统将动力从后桥分配出一部分到前桥。简单来说,变速器传递出的扭矩首先进入分动器,直接传递给后桥。在需要四驱的路况下,分动器会锁上,使动力传递到前桥。
分时四驱在汽车转向时,通过前后桥和差速器的配合,可以消除左右轮的转速差。由于分时四驱系统中没有差速器,分动器又是硬链接,因此前、后驱动桥之间的转速差在铺装路面上难以消除,容易引发车辆失控。但在泥泞路面上则无此顾虑,因为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差,转速差可通过车轮与地面的打滑来消除。
再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全时四驱。如图所示,全时四驱系统采用纵置发动机形式,拥有前、中、后三道机械差速器。扭矩经过变速器放大后进入差速器,再由其进行扭矩分配。要判断某四驱系统是否为全时四驱,关键在于扭矩是否第一时间进入差速器。SAE J1952标准对全时四驱也有明确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