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文化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众多专家认为,正是因为汉字的诞生,才有了现今文化的统一与繁荣。
任何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都需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作用并承担其使命。我们谈论或学习《说文解字》等传统文化,往往是由当前社会问题所引发的思考。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文化的重建。对此,学界达成的共识是回归传统文化,尤其是重新审视我们的经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如何回归传统文化呢?首要任务是重建我们的经典之学,回归文化最根本的经典。
经典之学的重建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倡导,如官方、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的推动,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索。例如,清代学者戴震在其著作中提到,经典承载着“道”,而“道”是通过词语来记录的,这些词语又是由字组成。这表明了字、词、道之间的紧密联系。
近代国学大师马一浮在其著作中强调了六艺(即六经)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六艺所组成的文化能够统摄所有的文化,并最终统摄于一心,即建立文化。他更提出,我们的六艺文化并不局限于一地,而是具有世界视野的。
从古至今学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一是文化的传承方式近四千年来主要是书写和读诵;二是《说文解字》等文字学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因为古代的教育和文化传承是以汉字为中心的,每一个孩子的启蒙教育都是从认识汉字开始的。
历史上如许慎等学者,他们的人生经历虽然简洁,但他们的学术成就却对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许慎的《说文解字》是其中最为显著的成果之一。这部著作不仅为汉字的部首分类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后世的字典编撰提供了范例。
现今所见的《说文解字》版本多源于宋元时期,经清代学者孙星衍和陈昌治等人整理后得以广泛流传。其编撰体例和解释体例为后世所遵循。例如,在解释某一字时,先列小篆字形作为字头,然后解释字义、分析字形,最后标注读音。书中还收入了古文字的字形资料。
《说文解字》作为一部千年传世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字典或学问之书,更是文明的一种瑰宝。我们通过学习这部书不仅学习了汉字知识,更是理解了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精髓。而对我们当代来说,重新审视和恢复《说文解字》的学习和传承也是重建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