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曾言,论及伦敦、巴黎、罗马,巴黎与北平的相似性虽难以言表,但若要我“安居巴黎”,恐怕会如无家可归般感到寂苦。
诚然,金钱可以购买房屋与远方,然而唯有安放灵魂的地方,才堪称家。无论个体行走多远,身影在何方,流浪的灵魂始终无法逃离那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家。在庚子年,我倾尽心力修复风雨中的老屋,是为了给漂泊的灵魂提供一个温暖安定的归宿。
老屋位于桂西北深山的东抗之地,承载着我们家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自祖上自宋代南迁以来,几经迁徙,最终在此地安家落户,繁衍生息。1952年,曾祖父因家庭人口增加不得不再建新居。而1954年,他亲手在此地建起了如今我眼中的老屋。
岁月流转,时光如梭。现今的老屋已近古稀之年,饱经风雨的侵蚀,显得老态龙钟。曾经的屋顶瓦片破碎不堪,四围的木板也已老朽掉落。每当山雨来袭,屋外哗哗啦啦,屋内滴滴答答,每个角落都充满了雨水的痕迹。
为了应对这破旧的屋顶漏水问题,我们不得不在屋内摆满锅碗瓢盆以接住漏下的雨水。每次回到老屋,我们都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将这些满载的雨水倒掉。庚子年的除夕夜,狂风、暴雨、冰雹侵袭了整个山区,许多亲戚担忧地劝我们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那一夜,老屋在极端的天气中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老屋的破旧程度并了告示,甚至直接用红漆喷字警告其危险性,但我们并未放弃修复的念头。尤其是当我母亲不断唠叨时,我更加坚定了修缮的决心。我明白母亲不只是担忧房屋的安全问题,更是忧虑家族的记忆与传承。
在决定修缮前夕,我借用了公休假返回故乡并投入到修复计划的思。白日里乡亲们的来访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启发。夜深人静时我便独坐或独卧老屋之中思索未来蓝图。在心存感恩之余我也不禁辗转难眠想到的是修缮后老屋的新颜以及重新融入故乡后的幸福和希望。
在这过程中不少人建议旧房重建新房然而我却更倾向于保护老屋的原有格局和记忆在我反复思我们兄弟们终于达成共识——保留老屋的外形与结构并换上新的瓦片和围墙让它焕然一新继续屹立在巍峨的大山之间。
在修缮工程的第一锤落下后我离开了大山继续在外谋生然而有一天当看到手机里传来的老屋照片时我仍能感受到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感与回忆。经过四个月的努力我们兄弟同心协力终于完成了老屋的修缮工作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我仿佛也感受到了重获新生的喜悦与满足。
为了庆祝修缮完成我撰写了两副对联并镌刻在木板上悬挂在老屋的大门两侧一副对联写到:“日丽中天江山秀书香东壁礼乐长”另一副则表达了我对家族传承的深深期许:“行大道走天下当知尽忠尽孝抱清怀居山中不废惟读惟耕”。无论是诗书继世还是礼乐传家我都深信出忠入孝、晴耕雨读是我们家族的坚守与传承。
今年春节我和家人再次回到老屋团聚这是近20年来我们家第一次如此齐聚老屋过年老少咸集其乐融融的场景让我倍感温馨与幸福虽然短暂的团聚后大家又各自为生活奔波但无论身在何方我们的心始终牵挂着那座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老屋它装载着我们共同的成长记忆与温暖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