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一)互换性与公差的定义
在成批生产机器装配时,零件的互换性是指一批相配合的零件按图样要求加工出来后,无需任何选择或修配,任取一对装配起来就能达到设计的工作性能要求。这种零件间的性质称为互换性。互换性为机器的装配、修理带来了方便,也为机器的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公差是为了保证互换性而设定的,它限制了零件尺寸的加工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当零件的尺寸、结构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存在偏差时,这个偏差值就被定义为公差。
二)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
1. 基本尺寸:根据零件的强度和结构要求设计时确定的尺寸,其数值应优先用标准直径或标准长度。
2.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零件尺寸。
3.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动的两个界限值。以基本尺寸为基数确定的两个偏差值分别为上偏差和下偏差。
4. 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例如,孔的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以上所述,为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术语,为后续的详细讲解奠定了基础。
三)配合的种类与基准制
配合按其出现间隙或过盈的不同,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度配合。而基准制是标准规定的两种制度,包括基孔制和基轴制。
四)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注法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包括基准制、配合类别和公差等级三项内容。在选用时,需根据零件的使用特性、结构要求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公差的注法则有三种形式:标注公差带代号、标注偏差数值以及同时标注公差带代号和偏差数值。
五)学习方式
公差与配合的学习方式可采取网络课堂学习和业余在线自学两种。通过网络课堂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便于安排时间;而业余在线自学则需要自制力,但更为灵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