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组词有哪些 ta组词

2025-01-0912:39:15百科知识0

关于第三人称代词的演变历程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经过深入研究,指出“他”字起源于唐代。但在白话文兴起之后,“他”字才开始被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紧随其后的是“她”和“它”这两个字的诞生。

这两个字的出现,背后与19世纪初来到的传教士息息相关。他们在翻译《圣经》等文献时,遇到了对she的准确翻译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被尝试。

例如,1814年,罗伯特·马礼逊将he、she、it分别翻译为“他男”、“他女”、“他物”。而到了1878年,曾在英国求学的广州人郭赞生,首次用“伊”翻译she,用“彼”翻译it,并用“他”字作为he的译法。

尽管如此,这种翻译方法并未立即引起广泛关注,甚至郭赞生自己也在书中不自觉地将she翻译为“他”。

直至民国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大量世界文学作品的引入,如何准确翻译外文中的女性第三人称代词成为热议话题。

事实上,“她”字并非新近创造。在我国古代,“她”字曾作为方言中母亲的称呼存在,音为jiě,属于生僻字,后逐渐废弃不用。直到20世纪20年代女权运动兴起,“她”字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经过一番争议与探讨,文化界最终确定了“她”作为中文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刘半农等人提倡创造“她”字,并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展开讨论。虽然起初只在“他”字右下角加注小号的“女”字来表示,但这一做法逐渐引发了更多讨论和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文人学者开始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伊”以外的“她”。康白情等白话诗人以及冰心、庐隐等女作家都在其作品中积极使用“她”。

到了20年代中期,著名作家如朱自清、鲁迅等也纷纷改用“她”。特别是在鲁迅的《祝福》中,通过大量使用“她”成功塑造了祥林嫂这一经典形象。

最终,在1923年开始的民国的教育中,“她”字被正式收录进教科书和字典,作为中文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固定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读音tā也被大众广泛接受,“她”字作为中文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地位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