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指的是哪三金 3金是哪三金

2025-01-0916:22:16综合资讯0

【内容整理】:

文章:

刘瀛璐所述,除簪钗冠钿等饰物外,古代妆容中不可或缺的还有戒指、耳环等点缀之物。银饰,与金饰相较,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银饰常在造型上仿制、复刻,胜在原料易得,因而被大众广泛使用。银的特性与黄金相似,质地柔软易塑形,表面抛光后呈现出优美的银白光泽。其熔点较金低,莫氏硬度为2.7,易于再次熔化并重新成型。最纯银的含量高达99.99%,而95%以下的银称为潮银,按照国际标准,92.5%的银即为标准银制品。

金银首饰的繁荣背后,是手工业的日益发达。古诗中有描述银匠的辛劳:“一碟毡根数皴纹,盘中红鳞显露真。早知文字劳心苦,悔不当初学冶银。”自唐代起,社会进入了一个长期稳定、开放的时代。唐代的金银细金工艺融合了外族技术,进而发展出销金、拍金、镀金等多项工艺,极大地丰富了唐代金银制品的种类。

宋代的金银细金工艺实现了质的飞跃。众多发现的宋代金银饰品多出自民间金银匠人之手,纹饰华美,工艺精巧,展现了宋代匠人的智慧与才能,也促进了金银制品在民间的流行。当时,妆饰不仅可以买卖,还可以定制,甚至“修补”这样的服务也成了匠人谋生的手段。市面上的首饰作坊和银楼店铺应运而生。大家族在购买首饰时,常会请金银工匠到家打造。“厚嫁”之风在当时盛行,无论门户高低,直求资财,促使打制首饰产业更加兴盛。南宋的婚嫁习俗中强调房奁中的首饰、金银、珠翠等。普通民众因经济条件所限,会采用鎏金银质作为替代。

明代是我国金银工艺史上的又一高峰。对金银矿的开采和熔炼实施了严格的管理,设立了宫廷内府银作局监作,为帝王、后妃们提供所需的金银器物。这些银作局的工匠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高手,他们常使用镂空技术,使有限的材料呈现出更大的体积和更为精致、醒目的效果。

蒲松龄的《七言杂文》中赞美了银匠的技艺:“只有银匠手不穷,手持鈤铁打造金银。枝叶拔丝入钢板,掠钩倾片上锤鍖。花缠明珠光照耀,金镶蝴蝶闹纷纭。簪顶牢箝石榴子,金箍摇动水波云。”此诗描绘的样式和工艺,几乎涵盖了金银工艺的精髓。

金银首饰的繁荣背后是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古诗中描绘了银匠们的辛勤劳动和他们对冶银技术的掌握:“一碟毡根显皴纹,盘中红鳞显真容。深知文墨劳心志,悔不早年学冶银。”自唐始,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开放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唐代的金银细金工艺开始融合外族的先进技术,进而发展出销金、拍金、镀金等一系列精湛工艺,极大地丰富了唐代金银制品的种类和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