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线选股思路中,遵循了五个基础选股条件,其中一条特别关注上攻角度,其值需大于四十五度。
在观察行情时,无论是通过手机还是电脑,仅凭去判断一个大约45度的角度是相当困难的,也不够精确。高中数学中的反三角函数知识就派上了用场。
至于股价运行为何要运用几何学知识,这个问题我无法详细回答。但就像阿基米德用几何学解决了许多世界难题一样,我们在这里使用它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看图选股,挑选出上涨趋势明显的股票。黄金分割点也是大家熟知的一个选股指标。有了数学模型,处理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除了上攻角度外,股票的斜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斜率越大,表示上攻力度越强;斜率减小,则意味着上涨乏力;当斜率为负时,则代表下跌行情。当50日和100日均线的斜率接近零时,这表明股价正在经历一个中期的调整,未来将面临方向性的选择。由此可见,斜率可以作为衡量股价强度的一个维度。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探讨均线的斜率相关的三个问题:均线的定义和选取、均线斜率模型的建立以及应使用哪条均线的斜率。
我们要明确均线的定义和选择的周期。每个人可能使用的均线名称和周期有所不同。我使用的均线结构如下(请注意,这里我们使用英文的标点符号,以避免出现未定义的汉字模式):
MA(周期): MA(C, 周期);
例如:
5日线可以表示为 MA5:(C, 5);
10日线则为 MA10:(C, 10);
在编程和公式中,每个语句的结束都需要用英文分号。
关于均线斜率模型的建立。我们以昨日和今日的收盘价连线作为斜角边构建直角三角形,并计算出斜角的角度。反三角函数中会用到派(PI)这个数值。为了简化计算,我们会预先定义一个固定的PI值。其结构如下:
PI:=57.2956;
SLOP(周期):=ATAN((均线/REF(均线, 1)-1)100)PI;
对于20周期和10周期的均线斜率,其名称使用上述示例中的名称进行计算。
关于选择哪条均线的斜率。均线的变化规律是短周期的变化较快,长周期的变化较慢。我通常使用的四条均线斜率包括:
20周期均线斜率;
10和20周期斜率的平均值;
20和100周期平均值的斜率(即中位线斜率);
50周期线斜率。
每组斜率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20周期斜率主要用于观察上攻力度,其值应大于45度;
50周期斜率则用于观察股价可能出现的反转迹象,其值至少应接近一个正角;
而组合使用不同周期的均线斜率则具有平滑作用,能减少历史股价数据中的突兀影响,同时更能反映股价的趋势。例如,10和20日均线斜率的平均值越大,可能预示着更明显的反转效果;对于中期上涨趋势,我们可以参位线斜率,其值至少应大于35度。
以下是一个均线和斜率使用例子代码示例:
(代码中红色字体代表均线名称)将下列代码复制追加到主图中,可以在图表顶端看到相应均线的斜率值。但请注意避免与原有均线名称发生冲突。
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定义好均线并加入斜率函数作为选股条件之一。因为斜率反映了股价运行的惯性和趋势所以深受趋势交易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