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竹记翻译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2025-01-1300:41:28百科知识0

七、[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深人静,我欲睡,月光如水,悄悄地进入我的屋内。我欣然起行,却无与为乐者,于是便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我们便一同漫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那是竹柏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缺少的是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多。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我却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而莲则是花中的君子。噫!对于菊的喜爱,陶渊明之后鲜有闻及。对于莲的喜爱,与我相同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自然就很多了。

33.解释加点的词语。

(1)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3)与步于中庭(与:一起)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清闲的人)

34.翻译下列句子。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对牡丹的喜爱,自然是很普遍了。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庭院地面如同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相互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八、[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我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认为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而莲则是君子的象征。噫!对于菊的喜爱,陶渊明之后不多见;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自然就很多了。

[乙]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到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到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到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因此君子们大多会种上竹子作为庭院的充实物。

3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很多)

(2)陶后有闻(听说)

(3)以立志(用来)

(4)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因此)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答:对于菊花的喜爱,自从陶渊明之后就不多听说了。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答:君子看到竹子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人。

38.[甲]文从莲的形象、品质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特点联想到君子的品德。这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赞美了君子的高洁品格和坚贞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