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高楼林立的商业区还是古色古香的街巷之间,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餐饮场所。其中,尤以饭店最为普遍。
据词典解释,“饭店”一词具有双重含义:
其一,指的是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较大旅馆,为人们提供住宿与餐饮服务。
其二,也常用来泛指提供餐食服务的小店或餐馆。
一、历史沿革中的“饭店”
“饭店”并非外来词汇,而是自元代起就在口语中流传的用语。
在元杂剧《戬江亭》中,有“我要吃饭呵,走到那饭店门前”之语,此处的“饭店”指的就是提供餐饮服务的小店。
随着历史变迁,在明清小说和文学作品中,“饭店”既可指代提供餐食的店铺,也可指代提供住宿的场所,词义灵活多变。
在古代官方文献中,供应食宿的处所常被称为“馆”或“驿”,而民间则常用“逆旅”、“客店”、“客栈”、“饭庄”、“食店”等来称呼餐饮和旅店场所。
二、现代“饭店”的变迁
现今我们所见的众多大型饭店,虽然名称本土化,但其经营模式与元代以来的传统“饭店”已有显著差异。
自19世纪中叶起,西方模式的饭店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
比如,1850年法国巴黎建造了以公司运营的“大饭店”,象征着现代化酒店业的开端。
随后,卢夫勒皇宫式饭店(1855年)和柏林的凯撒大饭店(1864年)等著名酒店陆续开业。
清朝末年,随着的入侵,西式旅馆开始进入,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建筑风格。
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京津沪等大城市,饭店的数量大幅增加。其中,部分大型旅馆被冠以“饭店”之名,而更多的则采用诸如“旅馆”、“餐厅”等不同的称呼。
传统的民间客栈多呈现出庭院式、园林式的平房建筑特点,而现代西式饭店则以高层建筑为主,内部设施现代化,提供全面的服务。
时至今日,“饭店”一词在古代多指提供餐饮服务的店铺。但在现今多样化的餐饮市场中,“饭店”这一名称更多地被大型餐饮企业所采用。为了更好地反映其特色和文化底蕴,许多餐馆更倾向于使用具有特色的名称,如“XX馆”、“XX园”、“XX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