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热潮中,各地的气温不断攀升,尤其是南方地区,烈日炎炎,让人难以忍受。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炎热才刚刚开始。这股难以抵挡的炎热,让每个人都深感闷热难耐。
今年,按照惯例,我们会在7月中旬进入伏暑时期。因为夏至是6月21日,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初二,而这一天恰逢庚子日,所以初伏的日子就是7月11日。初伏和末伏各为十天,但中伏的时间却有长有短,视庚日的数量而定。
详细来说,从7月11日到20日是初伏;7月21日到8月9日则属于中伏;而末伏则是在8月10日至8月19日之间。尽管中伏的日子气温最高,但因地域差异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各地的最高温度也会有所不同。
三伏天的热浪滚滚,主要是因为湿度大、地面吸收的热量难以散去,导致昼夜温差极小。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更是让气温持续攀升。此时的人们食欲不振,民间也形成了各种应对的饮食习俗。比如头伏吃饺子、二伏吃面、三伏吃大饼卷鸡蛋等。
在入伏这天,也有吃羊肉的传统。早在尧舜时代人们就开始这样做了。因为羊肉性温,有助于驱散体内的湿气。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生的关注度增加,贴三伏贴也成了很多人入伏后的习惯选择。
关于入伏的天气也有诸多俗语。“头伏萝卜二伏菜”的说法更是反映了古代农业的智慧。至于“母伏头”的说法,如果入伏这天农历尾数是单数则为公伏,双数则为母伏。若今年入的是“母伏”且降雨较多,则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地方的雨水都会偏多。比如今年北方雨水较多,而广东、福建等地则相对干旱。